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综合管理,为儿童早期发展“开好头”

发布时间:2021-06-07 16:52:33  浏览量:3

在人的一生中,婴幼儿阶段(0~3岁)是体格、认知、行为、情绪、精神和社会适应性发育最快的时期,成人大脑重量的80%在这一阶段发育完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广军教授团队历时十余年,围绕3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与高危儿综合管理展开研究,由其领衔完成的“0~3岁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评估与家庭支持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儿童生长发育的重点监测内容有哪些?如何让家长掌握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与保健要领?高危儿的规范化管理又有哪些新举措?且听专家分析。

全面监测,让儿童早期发展有章可循

制定生长发育曲线“上海标准”

每个孩子的生长轨迹因遗传、环境、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不同而有所差异,科学的监测是正确判断生长水平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生长发育曲线是儿童体格发育监测最常用的测量工具,但因环境与地域差异,上海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体系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于广军教授团队根据上海市婴幼儿体格调查结果,建立了“3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评价图(上海标准)”,引导家长参与生长曲线图的绘制与分析,通过动态监测儿童身高、体重等指标,尽早识别生长迟缓等体格发育异常,并及时干预。

评估儿童神经精神发育水平

当代家庭对孩子的关注度远高于以往,关注点也从过去偏重体格发育扩大到神经精神发育层面,儿童保健门诊也不再是“测身高、量体重”的地方。然而,我国尚缺乏快速有效、覆盖各月龄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监测工具,常依靠医生既往经验与主观判断。

对此,于广军教授团队引进了美国“年龄和发育进程问卷(ASQ)”量表,根据我国儿童情况进行“本土化”改造后,在上海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当家长带孩子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时,需要填写与孩子年龄对应的ASQ量表,并由医生“打分”,以量化数据评估孩子近阶段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沟通、社交情感5方面的发育情况是否正常。自2013年9月量表投入使用至今,累计约6万名儿童得到了神经精神发育的监测,筛查出可疑发育落后的儿童约14.8%,发育异常儿童约 2.17%。根据ASQ量表结果,医生对发育落后或不足者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尽可能地帮助“掉队”儿童早日“归队”。

编写“喂养指南”,让婴幼儿吃得好、吃得对

0~3 岁婴幼儿的主要营养来源是奶制品喂养(母乳或奶粉)与辅食,但由于缺乏大样本的调查研究,我国婴幼儿喂养及饮食行为是否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均不得而知。

自2012年起,于广军教授团队在总结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标准化婴幼儿营养膳食与行为评估问卷,还原了上海市婴幼儿父母喂养行为的概貌并给予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写的《0~3 岁婴幼儿营养膳食和行为手册》,既为家长正确喂养提供了参考,又让儿童保健医生在分析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主要膳食与喂养因素时有据可依,并给出了干预方向。

多管齐下,为高危儿保驾护航

高危儿指在母亲妊娠期和分娩期、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内,存在对胎儿、婴儿生长发育不利的各种高危因素的特殊人群,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儿管理向来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中之重。

多学科“齐心协力”,助早产儿实现“生长追赶”

“产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高危儿的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但这些孩子在成长道路上还需要面对发育迟缓等多种并发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些问题很可能伴随终身。我国每年有2000万新生儿出生,其中10%~20%属于高危儿;0~3岁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迅速发育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对高危儿进行系统的健康管理,能最大程度提升其早期发展水平。”于广军教授介绍。

从2013年起,于广军教授组建了一支由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健康管理部、康复科组成的高危儿随访“队伍”,对高危儿中占比最大(70%~80%)的早产儿进行适时、有效的干预,内容包括:给予母乳及母乳强化剂喂养指导,对无法母乳喂养者给予合适的配方奶喂养指导;视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指导辅食的添加和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完成每月龄ASQ问卷调查,给予每月龄大运动、精细动作训练示范;增强语言、社交和情感发育能区的游戏活动;等等。高危儿随访整合门诊运行8年来,累计管理高危儿近4000名。就早产儿管理成果来看,12矫正月龄(从预产期算起,即实际月龄-提前出生月龄)儿童的发育迟缓发生率显著降低(运动发育迟缓降低约25%,语言发育迟缓降低约35%,认知发育迟缓降低约17%,社交情绪发育迟缓降低约17%),且发育迟缓发生率随月龄呈逐渐下降趋势;到18矫正月龄时,大多早产儿的整体发育水平能赶上足月儿。

创建上海首家公益母乳库,惠及半数院内高危儿

“对高危儿而言,母乳不仅是食物,更是预防感染、肠道疾病的‘良药’。但由于产妇乳汁分泌不足或新生儿住院等因素影响,并非所有孩子都能享用母乳。”于广军教授对记者说道。

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建立了上海市首家公益性质的母乳库,对前来捐赠母乳的“爱心妈妈”严格筛选,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接受母乳捐赠。截至2021年2月,母乳库累计接受母乳捐献者674人、母乳约460万毫升。这些母乳为喂养困难的高危儿提供了营养支持,使本院新生儿科的母乳喂养覆盖率提高至56%,受益患儿1259人。

依托互联网,将儿童保健延伸至家庭

儿童健康行为的建立与家庭中每位成员密不可分。由于传统认知与健康知识的受限,我国家长对儿童的体格发育、神经精神发育、营养膳食与饮食行为监测参与度低,且较为被动,家庭未能真正成为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的“大本营”,导致孩子的某些异常情况在被发现时已错过最佳干预期。

依托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于广军教授团队开发了供家长使用的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与健康教育App(新手妈咪),家长通过定期测量孩子的身高、体重,可实时评估发育指标,监测发育轨迹,详细记录各阶段语言、动作等的发育情况,以及膳食营养、饮食行为等信息,定期向儿保医生反馈,及早发现异常。日常生活中,家长还能通过官方各类互联网平台,获取家庭育儿方法、常见疾病的防治、儿童意外伤害防护等医学科普知识,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

在对高危儿的健康监测与信息管理方面,于广军教授联手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普陀区妇幼保健院、嘉定区妇幼保健院、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构建了“三级专科医院-二级妇幼保健机构-家庭”互联互通的全程高危儿童健康管理模式,便于高危儿健康管理与就医双向转诊。

未来:探究高危儿病因及防治策略

“临床上,一些发育迟缓或智力低下的高危儿即使经过了规范的康复训练,仍收效甚微,说明他们很可能存在基因或染色体异常。”于广军教授介绍。

近年来,于广军教授团队对发育迟缓或智力低下的高危儿开展基因检测,构建高危儿发育迟缓基因样本库,力求探索出针对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患儿的临床诊断路径。同时,该基因样本库的建立也将为家长提供个性化再生育指导方案,从根本上阻断遗传性疾病,达到优生优育的目标。

专家简介

于广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医疗信息研究所所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医疗大数据医疗质量管理与监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