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闹婚引争议!新郎被酱油浇湿形同乞丐,儿童围观再起波澜
发布时间:2025-09-24 17:54:01 浏览量:1
[太阳]闹婚现场秒变受刑,新婚祝福难道应该这样送?
来自河南伊川的婚礼现场,本该是充满喜悦的婚礼,却变成了新郎的“受难日”!施暴者轻描淡写一句“自愿”,仿佛就能洗白所有荒唐。
这所谓的“自愿”究竟是真情流露,还是情境绑架下的无奈妥协?我们今天就来揭露这层虚伪的遮羞布!
一场婚礼让新郎成了全场的“焦点”,他被结结实实地固定在一个梯子上,随后便是狂风暴雨般的酱油、啤酒等液体泼洒在他的身上,浑身湿透狼狈不堪。婚礼却沦为一场公开的羞辱仪式,甚至让孩子从小目睹成人世界的丑陋。
视频拍摄者轻描淡写地解释道新郎是“自愿”的,其他参与者也说这不过是朋友间的“娱乐”,为了图个“热闹”。但热闹不该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陋习不等于“图个热闹”!
网友们也对此类低俗的闹婚行为表示厌恶,为此发声鸣不平。也有网友感同身受,认为这样的事件早就应该被整治。甚至有些网友直言,此种情况下的“自愿”简直就是危险发言。
当新郎被绑在梯子上,面对着一群兴高采烈的亲友。他的“自愿”里究竟藏着多少真实的意愿,又有多少是被情境绑架的无奈,这些我们不得而知。但自愿的背后到底是什么,这可就不简单了。
网友小陈的经历就是个缩影。接亲时他被要求跪碎一块玻璃,膝盖当场被划破最后缝了针。事后问他为什么不拒绝,他苦笑着说怕大家扫兴。这种“怕扫兴”的心态,正是情景所迫下的真实写照。
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里早就点明了,当个体融入群体时独立的思考能力就会被削弱,责任感也会被稀释。平日里再斯文的人,在热闹的集体狂欢中,也可能做出出格的事,因为他觉得“法不责众”,这只是为了热闹。
这种现象在县域地区的熟人社会里尤其普遍,超过六成的婚闹投诉都集中在这里。因为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环境里,拒绝的社交成本太高了。你一旦表现出“玩不起”,就可能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
在这种情景的强迫下,新郎的一句“自愿”就成了这场服从性测试的通关密码,新人的尊严则沦为了维系群体和谐的祭品。丝毫不会顾及新人的感受,这种“自愿”更像是一种无奈的妥协。
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一个观点,施虐者本身可能也曾是创伤的受害者。一些婚闹的积极参与者,或许在自己的婚礼上也经历过类似窘境,现在他们把这种不适感投射到新人身上,形成一种扭曲的心理循环。
一句轻飘飘的“自愿”并不能成为规避一切风险的“免死金牌”,当娱乐越过了安全的边界,它就不再是玩笑,而是实实在在的侵权。一旦触及法律,那声“他自愿的”将是最无力的狡辩。
就拿泼酱油来说,酱油里含有大量的盐如果不慎入眼,极易造成刺激和损伤。而啤酒在高温下泼洒,混合着各种杂物卫生状况堪忧,同样存在健康隐患。如果因为地面湿滑导致新人或宾客摔伤,后果不堪设想。
这不只是危言耸听,从“娱乐”升级为悲剧的案例诸多。2016年,山东就发生过因婚闹行为导致人员死亡的悲剧。2020年,在西安,一场婚闹甚至演变成了对伴娘的猥亵,最终参与者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自愿”的模糊边界,极易被恶意利用,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婚礼现场从来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以损害他人安全和尊严为前提的“同意”,在法律和道义上,都应该被视为无效。
婚俗陋习的“枷锁”早就应该被打破,新人自己要夺回婚礼的定义权,真正的爱是守护对方的尊严,而不是让他哗众取宠。周杰伦为妻子昆凌举办的那场童话般的婚礼,没有任何恶俗环节,就是对爱与尊重的最好诠释。
勇于对一切侵犯行为说不,陕西一位新娘,在新婚之夜遭遇严重骚扰,她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选择果断报警。她的行为重新定义了“自愿”,自愿是保护自己的同时,捍卫自己的尊严。
更多聪明的年轻人选择把规则前置,江苏一对90后夫妻,在婚礼前就向亲友发出了《婚礼须知》,明确拒绝一切形式的婚闹。郑州也有一对新人,直接立下“婚闹即绝交”的契约,用社交关系的断裂作为最强的约束。
改变不能只靠个体,社会系统的支持同样重要。江苏盐城的一些地区,已经将文明婚礼的规范写入了村规民约,并与村民福利挂钩。重庆甚至出现了“婚礼监督员”这样的新角色,专门负责维持婚礼秩序,拒绝为陋习提供场地。
说到底仪式是为了表达祝福,表达祝福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在就特别流行文明接亲,亲朋好友主动上前递玫瑰化花,场面既温馨又美好。也可以猜猜谜语,玩玩小游戏。放下对他人冒犯,用真挚的行动去传递温暖。
婚闹中的那声“自愿”,是一个被社会情境绑架的伪命题。它掩盖了群体之恶,模糊了法律责任,更污染了婚姻本该有的神圣与美好。一场真正的婚礼,应该是新人自由意志的庆典,而不是对他们容忍底线的公开测试。
让我们从今天起,拒绝为任何虚假的“自愿”鼓掌,勇敢地对低俗婚闹说“不”。坚持实行文明婚礼,愿每一对新人的“我愿意”,都发自肺腑,充满尊重与欢笑。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