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5岁女童植入儿童型人工双心
发布时间:2025-09-24 15:49:26 浏览量:1
5岁多,体重仅13公斤的小姑娘妮妮(化名),因终末期心力衰竭濒临死亡,妮妮的生命危机,始于3年前的一纸诊断。当时,她被确诊为“限制型心肌病”,这是一种发病率仅百万分之一的罕见病,因左右心室心肌受损,会直接影响心脏收缩功能,导致血液回流障碍,病情会逐渐进展为心力衰竭。“这种病对儿童来说格外凶险,药物治疗基本无效,唯一的希望就是心脏移植。”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心脏中心主任莫绪明解释道。
儿童心脏移植供体的稀缺,成了横在妮妮面前的第一道生死关。从登记等待供体到病情急剧恶化,一年时间里,妮妮始终没能等到匹配的心脏,身体却在快速垮掉。“再不干预,孩子的生命可能撑不了多久。”妮妮当时的情况让莫绪明记忆犹新。
在成人心脏病治疗领域,左心辅助装置早已成为等待心脏移植期间的“过渡神器”,可这一技术在低龄低体重儿童身上,却长期处于全球空白状态。“儿童心脏本就偏小,妮妮的心脏因先天疾病更小,还同时出现左右心衰竭,需要双心同时辅助,国际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莫绪明坦言,这不仅是对医学技术的挑战,更是对工程设备的考验——没有适合儿童的双心辅助装置,一切治疗方案都无从谈起。
为了救妮妮,南京儿童医院的医疗团队通过体外三维模拟、医工结合、临床试验,最终研发出单枚重70克的儿童型双心室人工心脏,“这是目前全球最轻的儿童双心辅助装置之一,完全贴合儿童心脏的生理结构。”
这场跨越生死的手术,最终迎来了奇迹。术后1天多,妮妮成功脱离呼吸机,能自主呼吸;术后1周,就能下地走路。如今,她能正常饮食、活动,只是日常离不开小书包里的电池。“现在装置的核心部件都植入胸腔,只通过一根电线连接外置电池供电。”莫绪明说。
妮妮的手术成功,不仅为她自己赢得了等待心脏移植的时间,更在全球儿童心脏病治疗领域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莫绪明指出,这一突破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填补了全球儿童双心室人工心脏的技术空白,为低龄低体重心衰患儿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二是整套装置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标志着中国在儿童人工心脏研发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是这项技术未来有望“反哺”成人治疗——就像心脏起搏器从最初的庞大体积,因儿童款的研发而逐步缩小一样,儿童型人工心脏的轻量化设计,能为成人装置的小型化提供借鉴,解决成人人工心脏体积大、使用不便的问题。
记者:刘峻,张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