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智教育:当孩子总不愿听你的话,如何走进孩子的心
发布时间:2025-09-24 11:27:05 浏览量:1
“说了多少遍别玩电子产品,你怎么就是不听?”“快点收拾书包,再磨蹭就要迟到了!”生活中,很多家长常对着孩子重复类似的话,可孩子要么充耳不闻,要么故意反抗,亲子间的“拉锯战”每天都在上演。其实,孩子不愿听话的背后,往往藏着未被看见的需求;想要走进孩子的心,关键在于放下“说教者”的姿态,用理解与尊重搭建沟通的桥梁。
1、学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
不少家长习惯站在成人的视角下达指令,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放学后迟迟不写作业,别急着指责“你又在偷懒”,不妨蹲下来问一句:“今天在学校是不是遇到什么有趣的事啦?愿意和妈妈分享吗?”曾经有位妈妈发现孩子总躲在房间画画不写作业,沟通后才知道,孩子是想把课堂上学的“秋天”画下来送给出差的爸爸。当家长耐心倾听,孩子才愿意敞开心扉,那些看似“不听话”的行为,也会有合理的解释。
2、用“选择式沟通”代替“命令式要求”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会渴望自主感,生硬的命令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比如想让孩子整理玩具,不说“赶紧把玩具收起来”,而是问“你想先收积木,还是先收玩偶呀?”;想让孩子早睡,不说“现在必须去睡觉”,而是说“我们是读10分钟绘本再睡,还是听一首睡前故事就睡呢?”。给孩子有限的选择权,既能满足他们的自主需求,也能让家长的建议更容易被接受,避免陷入“你说东,他往西”的对抗。
3、看见孩子“不听话”背后的情绪
有时候孩子拒绝听话,是因为情绪没有得到疏导。比如孩子在商场哭闹着要买玩具,家长若直接批评“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只会让孩子哭得更凶。不如先共情:“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没买到会难过,对不对?”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情绪会逐渐平复,这时候再和他沟通“我们下次攒够零花钱再来买”,孩子会更愿意接受。
亲子沟通从来不是单向的“说教”,而是双向的“奔赴”。当家长放下焦虑与控制,用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尊重接纳孩子的想法,就会发现,孩子其实一直都愿意敞开心扉——只是需要我们先走进他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