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没“权威”,孩子没“规矩”?3招养出懂界限的娃
发布时间:2025-09-24 06:02:20 浏览量:1
带娃时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反复说“不许抢玩具”,孩子却充耳不闻;约定好“看10分钟动画片”,时间到了孩子却哭闹着不肯关?其实,这些“管不住”的背后,往往不是孩子调皮,而是父母的“权威感”出了问题。很多家长误以为“权威”是打骂、命令,实则真正的父母权威,是让孩子从心底认可规则,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份清晰的界限感,才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先搞懂一个关键:父母的权威≠压制,而是“说到做到”的信任感。朋友小林曾困扰于孩子睡前磨蹭,每天要催10遍“快睡觉”,孩子却越催越皮。后来她改变策略,和孩子约定“8点半刷牙,9点上床讲故事”,到点就关掉玩具,即使孩子哭闹也不妥协,但会抱着孩子说“妈妈知道你还想玩,但约定好的时间要遵守,明天我们可以早点玩”。坚持一周后,孩子不仅主动配合,还会提醒妈妈“到睡觉时间啦”。可见,权威不是靠嗓门大,而是让孩子知道“父母说的话算数,规则不会因为哭闹改变”。
反之,没有权威感的父母,容易养出没有界限的孩子。比如孩子撒泼要买玩具,父母一开始拒绝,架不住孩子哭闹就妥协;规定好“饭前不吃零食”,却因为孩子撒娇就破例。次数多了,孩子会觉得“规则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哭闹就能达到目的”,长大后也容易无视社会规则,比如在公共场所吵闹、不尊重他人,这其实是父母在无形中“教会”孩子突破界限。
想要建立权威、养出有界限感的孩子,做好这3点就够了。第一,规则要“少而明确”,别给孩子定太多条条框框。比如3-6岁的孩子,重点抓好“安全(不碰电源)、礼貌(不打人)、习惯(按时吃饭睡觉)”这3类规则,太多规则孩子记不住,也容易抵触。第二,执行规则要“温和且坚定”。孩子违反规则时,不指责打骂,而是平静地告诉孩子“因为你没遵守约定,所以今天不能看动画片了”,不妥协也不情绪化,让孩子明白后果是规则带来的,不是父母的“惩罚”。第三,父母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不玩手机”,自己却抱着手机不放;让孩子“懂礼貌”,自己却对服务员大呼小叫,这样的父母很难让孩子信服。父母先做到遵守规则,孩子才会跟着学。
其实,建立父母权威的过程,也是帮孩子建立安全感的过程。当孩子知道“无论自己怎么闹,规则都不会变,但父母的爱不会少”,他们反而会更安心,也更愿意遵守界限。
你平时在给孩子立规则时,有没有遇到过“孩子哭闹就心软”的情况?或者有哪些让孩子乖乖遵守规则的小技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起探讨更轻松的育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