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3-6岁幼儿教育: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5-09-24 06:33:53  浏览量:2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同时也是个6岁孩子的妈妈,我常常被家长问:“亲子阅读不就是给娃念绘本吗?真有那么重要?”

其实啊,亲子阅读哪是“念绘本”这么简单!这短短十几二十分钟,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是语言爆发的开关,更是我们和孩子心灵贴得最近的魔法时光。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经验和育儿经历,聊聊3-6岁每个阶段亲子阅读的小妙招和暖心故事。

3岁的娃,正是语言萌芽、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探险家”。

他们坐不住,注意力像小蝴蝶一样乱飞,但对色彩、声音和重复的语言特别敏感。这时候亲子阅读,关键在“玩”!别追求“读完”,要把绘本变成“玩具”。

我带班上小朋友读《好饿的毛毛虫》时,会模仿毛毛虫“窸窸窣窣”啃树叶的声音,让孩子们伸出小手当“树叶”,跟着毛毛虫一起“啃”;在家陪女儿读时,我们还会用彩泥捏出毛毛虫,跟着绘本情节让它“吃”掉各种水果卡片。这样一来,孩子不仅记住了故事,还认识了水果、数字,语言表达也在模仿中慢慢丰富。

记住,3岁的亲子阅读,“有趣”比“有用”更重要,让孩子觉得看书是件超好玩的事,就成功了大半!

到了4岁,娃的想象力开始“天马行空”,能跟着故事走进奇妙世界,还会追着你问“为什么”。

这时候的亲子阅读,要多留“空白”,让孩子当故事的“小主人”。

我班上有个小男孩,读《爷爷一定有办法》时,看到爷爷把旧毯子改成外套,突然举手说:“老师,我觉得爷爷下次能把外套改成小书包!”我赶紧顺着他的思路,让大家一起编后续,孩子们的想法一个比一个精彩。在家陪女儿读《神奇校车》,读到卷毛老师带同学们钻进云朵,我会故意停下来问:“你觉得他们在云朵里会遇到什么呀?”女儿会叽叽喳喳说半天,有时候编的故事比原版还有趣。

4岁的孩子,已经不满足于听故事,他们更想参与创作,多提问、多鼓励他们想象,能让阅读变成一场充满惊喜的冒险。

5岁的娃,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悄悄萌芽,开始关注故事里的情感和道理,也能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这时候的亲子阅读,要学会“共情”,让孩子在故事里看见自己。班上有个小女孩刚上幼儿园时总哭闹,我陪她读《大卫上学去》,读到大卫因为调皮被老师批评时,她小声说:“我昨天也像大卫一样,把积木弄倒了。”我趁机和她聊:“那你觉得大卫后来怎么做才对呀?我们在幼儿园可以怎么做呢?”慢慢的,她从故事里学会了遵守规则。

在家,女儿曾因为和小伙伴吵架不开心,我陪她读《学会分享的小兔子》,她读完突然说:“妈妈,我今天不该抢小明的玩具,明天我要跟他道歉。”5岁的亲子阅读,不再是单纯的“读”,而是借故事和孩子聊情感、聊成长,让他们在别人的故事里,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和问题。

6岁的娃,即将迈入小学,识字量慢慢增加,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也能理解更复杂的情节。

这时候的亲子阅读,可以尝试“分工”,慢慢向自主阅读过渡。我会和班上的孩子玩“接龙读”游戏,我读一段,让认识字的小朋友读下一段,不认识的字我们一起拼;在家陪女儿读《一年级的小豌豆》,我会让她先看插图猜内容,再指着简单的字让她读,遇到复杂的情节,我们一起讨论“小豌豆为什么会这样做”“如果你是她,你会怎么办”。

有次女儿读完,自己画了一幅“我心目中的小学”,还像小老师一样给我讲她的“故事”。6岁的亲子阅读,是衔接小学的“桥梁”,既保留亲子陪伴的温暖,又悄悄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对未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其实,亲子阅读从来不是为了让孩子认多少字、懂多少道理,而是在每一次翻开绘本的瞬间,用声音传递爱,用故事滋养心灵。

3-6岁的孩子,就像一颗颗等待发芽的种子,而亲子阅读,就是我们为他们浇灌的阳光和雨露。当我们放下手机,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走进绘本的世界,那些温馨的时光,会变成孩子成长中最珍贵的回忆,也会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永远保持对阅读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毕竟,能在故事里感受到爱与温暖的孩子,未来一定能成为内心丰盈、眼里有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