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未来 爱满中秋”公益研学——青岛啤酒博物馆暖护困境儿童迎中秋
发布时间:2025-09-23 10:29:03 浏览量:1
中秋与国庆“双节”将至,为了让青岛市困境儿童切实感受到节日的温暖与传统文化的魅力,9月20日,青岛市儿童福利院(青岛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携手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青岛市慈明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举办了“筑梦未来 爱满中秋”公益研学活动。活动当天,城阳区上马街道筑梦驿站的儿童在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下如约来到青岛啤酒博物馆,开启了一段兼具文化深度与趣味互动的特别旅程。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孩子们首先走进研学教室,桌上早已备好制作香囊的彩色布套、丝线与材料包。讲解员结合生动的插图,细致讲解中秋节的起源与传统风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月饼起义和玄宗游月宫的传说故事。“姐姐,玉兔在月亮上除了捣药,还会做什么呀?”坐在中间的小男孩举着小手提问,眼神里满是好奇。讲解员笑着回应:“传说玉兔还会陪嫦娥说话呢,就像咱们今天一起做手工、聊故事,一点都不孤单。”随后,指导大家制作“啤酒花中药香囊”,青岛啤酒博物馆创新搭配的啤酒花与中药材材料包,让传统文化与本土啤酒文化巧妙融合。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用小勺往香囊里填充药料,指尖动作轻柔,专注的神情里满是对这份手工礼物的珍视,每一个亲手完成的香囊,都成了这个中秋独一无二的纪念。
离开研学教室,孩子们走进青岛啤酒博物馆,开启对百年工业文明的探索之旅。馆内锈迹斑驳的老式酿造铜锅、泛黄的生产档案、按比例还原的旧时车间场景,无声诉说着啤酒酿造的悠久历史。孩子们循着展陈路线缓缓前行,目光紧紧追随着讲解员,认真聆听啤酒从麦芽甄选、糖化发酵到灌装出厂的完整故事。“姐姐,展柜里的麦芽要晒多久才能用呀?”一个小女孩指着玻璃柜里金黄的麦芽颗粒问道。讲解员蹲下身耐心解答:“这些麦芽要先浸泡发芽,再经过烘干、粉碎,前后得十几天呢,就像咱们慢慢长大,需要一步一步积累。”直观的展品与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深刻感受青岛独特的城市品牌文化,眼中满是新奇与向往,不时停下脚步凑到展柜前仔细观察。
最后,孩子们走进“中秋月饼文化展”。从唐朝“胡饼”模型到现代流心月饼,图文与实物展月饼演变。“这个‘胡饼’吃起来和现在的月饼一样吗?”孩子指着模型问。讲解员科普:“以前胡饼没馅料,后来加豆沙等变香甜,像传统文化在丰富。”非遗体验区,孩子们踊跃拓印年画,加深对传统节俗的理解。
此次公益研学活动,不仅为困境儿童送去“双节”的关怀与温暖,更通过文化体验与动手实践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未来,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将持续链接社会资源,为孩子们搭建更多成长平台,助力他们在关爱中健康快乐成长,筑梦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