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患儿在安睡中完成检查!上海市儿童医院舒适化镇静中心启用

发布时间:2025-09-22 08:36:54  浏览量:1

整洁的诊室里,十张湖绿色的沙发座椅将诊区分隔成等候区和复苏区,等候区的另一侧还安放着婴儿小推床和心电图等监护设备,这里不是病房,而是上海市儿童医院新启用的舒适化镇静中心。

上海市儿童医院舒适化镇静中心

“宝宝乖,我们滴两滴药水就好了,不会痛哦。”上海市儿童医院舒适化镇静中心位于普陀区泸定路院区门诊大楼一楼的影像区内,早上9点,镇静中心迎来了第一批需要镇静支持的患儿。治疗台上,麻醉科医生正温柔地为3岁的萱萱(化名)进行滴鼻式镇静。小姑娘被妈妈抱在怀里,好奇地看着滴鼻器在两个鼻孔各滴入2滴药水,过了几分钟她就在妈妈怀中安然入睡。

记者注意到,这里的医护人员都穿着印有卡通图案的工作服,手边还会准备两个用于安抚的玩具。“减少孩子的恐惧感是镇静成功的第一步。”上海市儿童医院麻醉科主任魏嵘介绍。

“很多人一听到镇静就联想到麻醉,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魏嵘直言,镇静中心使用的是镇静药物,类似于成人服用的助眠药物,让孩子自然入睡完成检查。而手术麻醉要求更高,需要达到无痛、无知晓和减少应激反应等多重要求。

“镇静的要求相对较低,只需要孩子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安静不动即可。”魏嵘打了个形象比喻,“镇静是程度较低的睡眠状态,而麻醉是程度更高的深度医疗干预。”

在用药方面,镇静中心仅使用镇静药物,而麻醉还需要配合镇痛药物和其他手术所需药物。这种区分确保了每种医疗场景下都能采用最适宜的技术方案。

什么样的孩子需要在检查前做镇静?

在等候区,记者和一位患儿母亲徐岚(化名)聊了起来。徐女士的孩子3个月大,因卵圆孔未闭需要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孩子醒着时很好动,根本静不下来,孩子稍微一动,图像就模糊了,医生的诊断准确性就会降低。”回想起第一次检查的场景,徐女士直呼经验不足。

滴鼻镇静

看似简单的超声检查,对婴幼儿却是巨大考验。“特别是心脏超声,要求孩子完全静止10-20分钟,这对活泼好动的幼儿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超声科医生表示。

而常规的CT检查,虽然时间较短,但需要完全保持固定体位。“年龄小的孩子很难理解‘不要动’的指令,扫描时轻微的移动就会产生伪影,影响诊断结果。”上海市儿童医院门急诊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史婧奕坦言。

与超声检查、CT检查相比,核磁共振检查是最难让孩子接受的类型。“我们家大宝之前就是因为核磁共振检查时被机器噪声吓到了,最后只能中断检查。”另一位在复苏区等候孩子苏醒的爸爸说,核磁共振检查时间比较长,连成人都会感到不适,更不用说孩子了。“这次孩子睡得很安稳,检查一次成功,减少了反复检查的折腾。”看着安睡的女儿,他语气中透着欣慰。

如何让舒适与安全兼得?

“每个孩子都要先进行评估,包括年龄、体重、健康状况和检查项目,然后制定个性化镇静方案。”魏嵘介绍,整个过程由麻醉科医生和专科护士共同评估、操作与监护,确保患儿安全。

此外,镇静方式多样,包括口服、喷鼻、灌肠、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及吸入麻醉等。麻醉医师会根据患儿年龄、健康状况及检查项目,与家长沟通后制定个性化镇静方案,确保镇静过程安全有效。“药物剂量计算我们要精确到毫克,检查过程中随行护士会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以及指导家长苏醒阶段的护理要点。”史婧奕说。

尽管镇静操作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团队执行,药物剂量严格控制,但仍存在极个别不良反应风险,如过敏、呕吐、呼吸道异常等。镇静中心已制定完备应急预案,确保及时有效处理各类突发情况。

“从最初开展镇静工作时环境及条件的限制,到现在门诊镇静苏醒的信息一体化管理,我们始终追求精益求精,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力求保持做到国内领先。”院方表示,舒适化镇静中心的启用,是医院推进“儿童友好、家长放心”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通过标准化流程、个性化方案和温馨环境,为患儿及家庭带来更舒适、更安心的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