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获悉超全儿童护牙干货丨全国爱牙日
发布时间:2025-09-20 18:18:30 浏览量:1
□记者 梁露露 张馨月 实习生 陈俐颖
今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康”。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关键一环,儿童时期是培养良好口腔健康习惯的黄金阶段,科学护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意义深远。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在口腔门诊,医生常用这句话来形容蛀牙(龋病)。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
今年3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河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河南省儿童健康“五小”专项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专项行动”)。其中,专项行动围绕“小蛀牙”提出,到2027年年底,力争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持续开展生命早期1000天口腔健康服务,预防和减少乳牙龋齿的发生;二是推广儿童口腔疾病预防适宜技术,儿童口腔保健水平稳步提高,儿童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
继关爱“五小”之“护星”行动、“轻苗”行动、“明眸”行动、“护脊”行动后,大河健康报推出第五期专题报道之“皓齿”行动,聚焦“小龋齿”防治,为孩子们的口腔健康护航。
“妈妈,我的牙齿好疼啊。”5岁的朵朵捂着嘴巴哭红了眼,冰淇淋碰不得、苹果咬不动,连最喜欢的草莓蛋糕都只能看着,这口被“小蛀虫”啃得坑坑洼洼的乳牙,成了这个夏天让她最难过的事。
与朵朵的情况类似,6岁的小帅因爷爷奶奶经常投喂蛋糕、糖果等零食,再加上家长长期忽视孩子的口腔护理,导致小帅全口乳牙均发生重度龋坏,前门牙仅剩残根,不仅因疼痛无法正常进食,还不敢开口大笑,对身心发育造成多重阻碍。
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口腔科,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像上述小朋友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而是大量,一到暑假更是扎堆儿来看。”河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韩耀伦翻看着病历本感叹,“其中有个3岁的小患者,20颗乳牙几乎全烂了,龋坏严重到无法保留,不得不拔掉多颗牙。”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达70.9%,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且呈现低龄化、重度化趋势,部分3~4岁幼儿已出现多颗龋坏牙齿,严重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营养吸收及颌面部发育。
韩耀伦表示,口腔科门诊里最常见的就是龋齿。目前,呈现出乳牙龋坏数量多、龋坏程度重且发病年龄小的特点。最小的患儿还不到一岁。
1岁8个月的乐乐(化名)哭着被妈妈抱进诊室时,上门牙已经“惨不忍睹”,原本洁白的大门牙像被虫蛀过的玉米,表面坑坑洼洼,轻轻一碰就敏感疼痛。医生检查后表示,这就是典型的“奶瓶龋”。原来还没断奶的乐乐长期含着奶瓶入睡,奶液在口腔里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一点点腐蚀牙釉质,三个月前牙齿开始出现小白斑,没多久就烂成了“小窟窿”。
韩耀伦解释,不同年龄段孩子龋坏的主因各有特点:
● 婴儿期(0~1岁)
夜奶是“头号凶手”。婴儿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奶液残留包裹牙齿,细菌分解糖分产酸,导致牙齿脱矿龋坏,这种龋齿因多发生在奶瓶喂养的幼儿中,被称为“奶瓶龋”,典型表现是牙齿颈部出现环状龋坏,进展迅速。
奶瓶喂养的幼儿易患“奶瓶龋”↑ 韩耀伦 供图
她建议:“婴儿6个月左右门牙萌出后,应逐步戒断夜奶,尤其避免含奶瓶入睡。”另外,很多家长认为“没长牙就不用清洁口腔”,其实,从新生儿开始就要用软纱布或棉柔巾擦拭牙龈。这样做不仅能让宝宝口腔更舒适,还能帮孩子从小适应清洁动作,长大后更容易接受刷牙。
● 幼儿期(1~3岁)
这个阶段,宝宝开始引入辅食,同时萌出的牙齿数量也越来越多。2.5岁左右,20颗乳牙将全部萌出。如果这个阶段饮食中糖的成分过高,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就会导致大量龋齿的发生。
早期龋齿会从牙齿咬合面的窝沟开始发生,由于乳牙自身的结构特点,龋坏进展迅速,表面看上去只是个黑点,但是牙齿深处已经被大面积破坏掉了。
及时清洁牙齿,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和饮食习惯十分重要。当孩子口腔内有1颗以上的牙齿时,就应该使用儿童牙刷及牙线清洁牙齿,硅胶类牙刷或纱布不足以全面清洁牙齿。
● 学龄前期(3~6岁)
这个阶段,高糖饮食是乳牙龋坏的“加速器”。韩耀伦表示,乳牙龋坏患者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糖的饮食习惯。除糖果外,蛋糕、巧克力、酸奶等含大量添加糖的食物都会“喂饱”口腔细菌,加速龋坏。
由于生长发育的特点,乳牙更容易出现食物嵌塞,如果没有及时清除,乳牙的邻面将发生龋坏,早期不易发现,牙齿邻面组织破坏后,食物嵌塞更加严重,加速龋坏的进展。
这里要提醒家长的是,乳牙龋即使进展到很严重的阶段,也可能没有严重的疼痛症状,因此不能以疼痛作为判断龋齿严重程度的标准。乳牙萌出后,需要每3~6个月看一次牙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此外,乳牙自身的生理特点也让它更容易“受伤”。韩耀伦介绍,乳牙比恒牙更容易塞牙,也没有恒牙坚硬,从而更容易发生龋坏。而且乳牙内部的髓腔宽大,一旦发生龋坏,牙神经很容易被感染,炎症进展速度快。
龋坏的牙齿↑ 河南省人民医院韩耀伦 供图
● 学龄期(6岁以上)
这个阶段六龄齿将萌出。六龄齿位于牙列的最末端,萌出后将伴随孩子终身。特别提醒家长的是,六龄齿不替换任何牙齿。它萌出时没有对应乳牙的脱落,由于位置靠后,极易被家长当成乳牙,发现龋坏也不及时治疗而“等着换牙”,导致六龄齿的龋坏持续进展,影响到牙神经,诱发疼痛才来就诊。
六龄齿在儿童口腔发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牙列排齐、咬合关系形成等都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严重的六龄齿的龋坏,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六龄齿萌出后,要及时进行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发生。
门诊中,由于很多家长误以为“乳牙坏了等换牙就行”,未及时干预,好多小朋友由前期的无疼痛感发展到后面因疼痛无法正常进食,还出现了牙龈红肿、面部肿胀等问题,炎症甚至可能波及恒牙胚,影响后续恒牙发育。
在儿童口腔健康护理方面,韩耀伦表示还存在很多类似的误区。针对常见误区,韩耀伦一一澄清:
【误区一】乳牙坏了不用管,换牙就好了
真相:每颗乳牙的下面都有一颗恒牙胚,一旦乳牙龋坏没有及时干预,炎症就会持续进展,波及下面的恒牙。严重的话会影响恒牙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恒牙长出的位置、时间、形态等出现异常,甚至可能导致恒牙胚停止发育,恒牙永久缺失,所以乳牙龋坏必须及时治疗。
【误区二】涂氟有副作用
真相:规范涂氟(需在医院操作)无副作用,氟中毒需一次性吞服大量氟,正常涂氟不会引发中毒。但若孩子口腔内有溃疡或开放的伤口,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涂氟。
【误区三】窝沟封闭没必要
真相:“窝沟封闭是口腔科医生推荐的预防龋齿的方法,值得大力推广。”韩耀伦介绍,窝沟是牙齿发育薄弱点,易残留食物残渣且牙刷难以清洁,是龋坏高发区。
窝沟封闭,就是将窝沟封闭剂渗透到窝沟底部,把窝沟封住,从而防止食物残渣进入,使牙齿更容易刷干净,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做了窝沟封闭并不意味着再也不会坏牙,这只是一种预防手段,根本上还是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
【误区四】电动牙刷更干净
真相:“刷牙效果取决于刷牙方法而非刷牙工具。”儿童使用电动牙刷时若未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没有刷到应刷的牙面,易导致“无效刷牙”(仅泡沫覆盖,未清洁到位)。
一口健康的牙齿能相伴一生,所以保护牙齿,更应该从娃娃抓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口腔科副主任医师潘文婷表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护牙需从习惯入手,关键要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规范刷牙。潘文婷建议,家长需每天监督并辅助孩子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饭后还要及时督促孩子漱口,并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同时,她推荐小朋友采用有趣的圆弧刷牙法:像握笔一样握住牙刷,将刷毛轻轻放在牙齿与牙龈交界处,使刷毛与牙齿呈约45°角。接着轻轻转动手腕,让牙刷在牙齿表面做小范围的圆圈运动,幅度为1~2颗牙齿宽度,每个区域重复5~10次。需要注意的是,刷牙时动作要轻柔,且建议给孩子使用小头的软毛牙刷。
坚持预防优先的原则。潘文婷表示,家长需每年定时带孩子做涂氟、窝沟封闭等防龋措施,同时控制他们进食甜食的频率。
潘文婷解释,涂氟和窝沟封闭是儿童预防龋齿的常见有效手段。其中,涂氟并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当孩子长出第一颗牙时就可以涂了。因为太小的孩子无法很好地配合医生,才会有2周岁或者3周岁以上再开始涂氟的建议。
潘文婷指出,年幼的孩子牙釉质发育还不成熟,牙齿的“保护膜”比较薄弱,很容易受到细菌侵蚀导致龋齿。涂氟就是在牙齿表面涂一层氟化物,相当于给孩子的乳牙穿上一件防龋小铠甲,抵御细菌的侵袭。
窝沟封闭的最佳年龄,乳牙为3~4岁,六龄齿为6~7岁。因为这些后牙刚萌出时位置靠后,清洁不便,容易发生龋齿,通过窝沟封闭将纵壑间易受损的窝沟部分充填起来,能有效保护牙齿。
坚持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潘文婷强调,儿童应每3~6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查看孩子的口腔卫生状况、龋齿风险评估等内容。这样不仅能帮助家长尽早发现孩子的蛀牙、牙龈问题等,并及时进行干预,还能够了解孩子的口腔发育问题。
如果孩子抗拒刷牙该怎么办?潘文婷指出,孩子抗拒刷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孩子会本能地抗拒不愉快的体验。对许多年幼的孩子而言,刷牙这个动作难度较高,甚至会让他们觉得有几分危险,自然就会本能排斥。
其次,也可能受到家长的影响。有些家长自身对刷牙敷衍了事,这会直接影响孩子形成健康护牙的意识。
“所以,家长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另外,在刷牙过程中,家长也可以尝试一些方法来增添乐趣,从而提高孩子对刷牙的兴趣。”潘文婷说。
●动画片或书籍引导 家长可以通过播放有关科学刷牙的动画片,或者为孩子阅读一些绘本,让孩子认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激发孩子对于刷牙的兴趣。
●游戏化引导 把刷牙变成一种有趣的小游戏,比如告诉孩子“我们现在要帮牙齿宝宝洗个澡,让它们变得干干净净”,或者带着孩子一起“赶走藏在牙齿缝里的细菌怪兽”。这样一来,原本枯燥的刷牙过程就多了几分趣味,孩子也会更愿意主动参与。
● 选择孩子喜欢的刷牙工具 家长可购买孩子喜欢的卡通牙刷、水果味牙膏等,这些充满童趣的物品能让孩子减少对刷牙的抗拒,自然提升他们对刷牙的兴趣。
● 设立奖励机制 家长可以制作一张“刷牙打卡表”,孩子每天完成刷牙后就贴上一张贴纸,当一周打卡任务顺利完成时,就能获得对应的小奖励;等贴纸积累到一定数量,还能兑换更有吸引力的礼物。潘文婷表示,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激发孩子主动刷牙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期待中养成好习惯。
“刷牙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家长付出足够的耐心。即便孩子一时不配合,也不能轻易放弃,要坚持帮孩子刷牙。”潘文婷说,以“爱牙日”为契机,希望更多人将“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康”的理念融入生活,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筑牢儿童龋齿防控的坚实防线,守护孩子们灿烂的微笑和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