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放学回家后的3小时,家长这样做,孩子受益一生

发布时间:2025-09-20 15:58:56  浏览量:1

清晨起床,孩子要上学,父母要上班。待孩子放学后,宝贵的“黄金3小时”便成为了家庭共度的温馨时光,其意义非凡,对孩子与父母而言都至关重要。

在这段时间里,

我们要如何把握并充分利用呢?

如何精心规划安排,

让每一刻都充满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讨,巧用放学时光,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让爱与成长同行。

PART 01

亲子沟通时间

孩子每天放学后,家长都要尽量与孩子聊聊天,了解下他们在学校一天的情况,吃饭时、睡觉前,是非常不错的亲子沟通时间。

但是,很多家长不太会和孩子聊天,跟孩子之间的对话永远是:

“作业做完了没?”

“考试考了多少分?”

“在学校表现得怎么样?”

这种以问句开始,以斥责结束的话语,很少能聊到孩子的心里。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愿意和父母聊天了。

有一位父亲,他通常这样问孩子:

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有什么需要爸爸帮助的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是在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

第二个问题是在激励孩子,提升TA的自信;

第三个问题是让孩子思考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有需要支持的方面,可以及时地沟通。

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了解了孩子的成长状态。

询问孩子情况时,如果孩子不愿打开话匣子,我们也可以将自己一天的有趣经历、特别感受分享给孩子听,试着引导他们积极地交流、沟通。

当打开孩子的话匣子时,我们需要正向引导,而不要采取指责、批评或权威式的沟通方式。比如,当孩子抱怨功课多时,家长不要第一时间批评孩子的想法,而是要先表示理解,再安慰、帮助和引导。

PART 02

学习时间

辅导孩子学习,关键在于从小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如同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灯塔,引领他们走向优秀。放学回家后,若能养成以下6个习惯,孩子的学习之路将更为顺畅,家长也能省心不少。

高效复习习惯

鼓励孩子放学后采用“分段专注复习法”。具体做法是,为孩子设定一个相对安静的复习空间,让孩子全神贯注地复习当天所学内容30分钟,期间不干其他任何与复习无关的事,比如不吃零食、不随意走动等。30分钟结束后,安排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孩子可以起身活动活动身体、喝点水、看看窗外的风景等,放松一下大脑和身体。之后,再进入下一个30分钟专注复习和 10分钟休息的循环。

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巩固记忆,还能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通过定期按照这样的节奏复习,孩子能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逐渐形成高效的复习模式,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提前预习习惯

引导孩子认真阅读教材,主动探索即将学习的内容,提前熟悉并掌握关键知识点。在预习过程中,孩子可以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消化,通过标注重点、提出疑问、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基础练习题等方式,深化对教材内容的认知。

这种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预习数学新知识时,孩子可以尝试自己推导一些简单的公式,看看能否理解其原理;预习语文课文时,尝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旨等。

自主写作业习惯

让孩子明白完成作业是他们的责任,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面对难题时,家长应引导孩子独立思考,提供必要的提示而非直接答案。比如,当孩子遇到一道数学难题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回顾相关的知识点,或者通过举例类似但更简单的问题,让孩子从中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和自信心。让孩子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动力。

整理书包书桌习惯

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效率至关重要。教会孩子分类整理书包和书桌,将书本按照科目或大小顺序摆放整齐,文具放在固定的位置,如笔放在笔筒里,橡皮、尺子等放在专门的收纳盒中。

这不仅体现了对物品的尊重,也是自我管理能力的体现。整洁的环境有助于孩子保持专注,减少因寻找物品而分散注意力的情况,提高学习效率。家长可以定期和孩子一起检查书包和书桌的整理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问与讨论习惯

鼓励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惑或不解时,积极向家长、老师、同学提问。通过提问和讨论,孩子可以深入理解知识点,拓宽思维,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学习讨论,了解他们的学习难点和兴趣点,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例如,每周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回顾本周学习的内容,鼓励孩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然后一起探讨解决方案。在学校里,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交流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反思与计划习惯

引导孩子每天回顾学习生活,分享收获与不足,并制定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让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花10-15分钟进行反思和计划。

在反思环节,孩子可以回顾当天学习了哪些知识,哪些地方掌握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在计划环节,根据反思的结果,合理安排第二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比如早上背诵语文课文,晚上做数学练习题等。这种习惯能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估,不断调整学习策略,实现持续进步。

在孩子养成这些习惯的过程中,家长的正面反馈和鼓励至关重要。及时的肯定不仅能增强孩子的成就感,还能激励他们保持这些良好习惯。通过家长的耐心引导和持续监督,孩子将逐渐成长为自律、自信、优秀的学习者。

PART 03

亲子阅读、运动时间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但是,如何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呢?

每天安排一段专属的阅读时间,让孩子沉浸在科普、文学或历史等书籍中。广泛的阅读能拓宽孩子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家长还可以与孩子共读,分享阅读心得,增进亲子关系,营造一种家庭阅读的氛围,孩子在这种氛围中成长,拥有榜样力量的支持,自然而然就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了。

很多孩子读了一遍书,很快就忘了其中的内容,想让孩子学有所得,就需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积极表达,提升思辨力的同时锻炼了他们的沟通力及表达力。

同时,为了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我们可以安排一段充满活力的运动时间。无论是到附近的公园放风筝、骑自行车,还是在家里进行跳绳、瑜伽等轻松运动,都能让孩子在欢笑中释放一天的学习压力,增强身体素质。

运动不仅能促进孩子的新陈代谢,提升免疫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更重要的是,在共同参与运动的过程中,我们能与孩子建立更紧密的情感纽带,让家庭的温暖和力量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孩子放学后有一个充实而有趣的活动日程,又兼顾了身心健康的发展,让爱在每一次阅读、每一次运动中传递,让成长在快乐与汗水中绽放。这样的亲子时光,无疑是孩子童年中最宝贵的记忆之一。

没有谁是天生的父母,也没有天生的孩子。

每个人都是学着当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不断摸索。

每天用好孩子放学回家后的时光,实现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新学期,我们不妨一起来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