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低年级教育中容易犯的错⑦刻舟求剑
发布时间:2025-09-19 15:55:33 浏览量:2
父母在低年级教育中容易犯的错⑦刻舟求剑
本文是教育子女缘何不见效系列文章的第七篇。
前面谈了时间、结果论、情绪、一个标准、作业的意义、眉毛胡子一把抓等六个方面,这篇文字,聊聊:在低年级教育中家长常犯的错误——刻舟求剑。
即,家长有长期规划(时间上的松弛感),不以成绩作单一考评(结果论),不会把自己的负能量(情绪化)转嫁给孩子,不会填鸭式(不停的以完成作业来督促孩子),不会既要还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但,还是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没有见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在:刻舟求剑。
这个问题,在低年级阶段的教育中,是比较常见的:他(她),还是个孩子(学前儿童)。
刻舟求剑,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用在这里,是许多家长忽视了,在低龄儿童阶段,孩子与幼龄阶段(学前阶段)的差异性。于是,很多家长还会用对待学前阶段的子女的方式,方法继续对待低龄阶段的儿童。
面对这个变化,有些家长只是轻描淡写的概括一句:孩子,越来越调皮(难管)了。
是调皮吗?
很大概率是:沟通失败——你讲你的,他想他的,你开始越来越不了解他了——因为,你始终认为,他,还是个孩子。
如何理解这个差异,这个差异从哪里而来?
把学前阶段与低年级打个比方:
学前——约定俗成;低年纪——规章制度;以此延伸,我们可以理解初中高中——民法;大学——刑法。
在学前阶段,对于一些要求,规定,规则,在学前儿童而言,就好比约定俗成,而且是无伤大雅的约定俗成:你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重要的是孩子自身对于自己,对于与周边关系的理解:期望得到认可,就会更趋向遵守规则;不太在意认可,就会更自由发挥。
而到了低年级阶段,规则,已经不是你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规则变成了:奖、惩。从这个角度看,小学一年级的你、我、他,这一堂课的意义要远比普通家长意识中,重要的多。
而,教授此课的语文老师,能把这一堂课讲好的,讲生动的,让学生有深刻印象的,我个人觉得可以算优秀教师了。
也就是,从低年级开始,无论孩子愿意不愿意,孩子就开始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社会化教育——孩子开始搭建起基于社会属性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需要通过对比参照),学前阶段的自我意识,个人理解为,更趋向生物本能的本体意识。
这就是一些父母的刻舟求剑:孩子已经开始搭建社会属性基础之上的自我意识,但是家长还是习惯用生物本能的本体意识的认知,去对待孩子。
什么样的刻舟求剑?
一句话概括就是,缺乏真正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很难真正认识到孩子在想什么,只是以动物的本体意识去“驯化”孩子——打、骂、物质奖励。。。
如果驯化的动作不见效果,那么就是量不够(越大越不服管),于是,越加严厉的打、骂、物质奖励。。。
看到这几段描述。。。大家是不是联想起来什么?是不是像马戏团的驯兽师驯服幼兽的过程?这个联想就对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学生到了初中,甚至刚到小学高年级,就突然失控——好比驯服的动物,原来安安静静的,突然,某一刻,发起狂来。
因为方法一直就错了(刻舟求剑),而之前知所以见效,那是因为所处于的阶段适用于这个方法。但是,越过这个阶段,不是因为方法见效,而是孩子抵抗的能力还太弱,或者说他的抵抗被忽视了,或者被镇压了。
为什么教育有时候放养的效果还不错?因为,教育为什么是个技术活。如果不懂教育策略、方法,不如不要过多干涉,反而能给孩子健康成长的空间。不懂装懂,给孩子甚至太多条条框框,一旦压力超越极限值,就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鸡飞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