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陪伴日记《书小迷记》五三七、家长陪餐
发布时间:2025-09-19 06:00:00 浏览量:2
自从书小迷同学上初中以来,迷爸就听说家长可以向学校申请一次“陪餐”。迷爸早就心生期待,却一直迟迟没有行动。转眼间,书小迷已经初三,即将毕业,如果再不去实现这个“陪餐”心愿,恐怕就要错过机会了。
昨天,班级微信家长群里有家长提到,孩子反映学校食堂的饭菜味道太淡、不好吃,甚至有些孩子宁愿不报餐,或者吃一半倒一半,造成了不小的浪费。迷爸看到后,心里更坚定了要去亲身体验一次的想法。
书小迷刚上初中时,曾开心地说食堂的饭菜比小学好吃。可半年之后,他的评价就变成了“不好吃”。之后,他几乎不再提起食堂的饭菜——也许是迷爸迷妈之前做的思想工作起了作用,让孩子学会了体谅和接纳。毕竟,学校食堂要供应两千多人人的餐饮,按照大人的经验,大锅饭往往不难吃,但大锅菜确实很难做出小锅菜的精致和鲜香。
然而在当下,众口难调的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不仅很多孩子挑食、偏食,不少成年人也是如此,甚至还有人存在厌食倾向。像铁城中学这样规模的食堂,要在口味上让所有人满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今天中午,迷爸终于实现了“陪餐”的愿望。迷爸原本以为“陪餐”是和孩子坐在一起吃饭,共享亲子时光,到了才发现,其实是作为家长代表品尝试吃食堂的饭菜。虽然缺少了陪伴的温情,但能亲自体验孩子的日常饮食,也算别有意义。
今天的午餐包括玉米炖排骨、木耳炒肉两个荤菜、清炒小瓜一个素菜,还有鱼头豆腐汤和一份香梨。整体口味偏清淡,符合广东菜的风格。从营养搭配、卫生安全和膳食结构来看,这顿饭是达标的。但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往往口味偏重,觉得清淡的菜“没有味道”,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作为一个初中学校食堂,尤其地处在广东这个湿热地区,如果一味追求咸、辣、酸等重口味,其实并不科学,也更难协调不同学生的口味偏好。比如今天的鱼头豆腐汤,食堂用纱袋包住鱼头炖煮,可能是为了防止鱼刺落入汤中,但这样做也损失了鱼汤的部分鲜味。有家长建议可加胡椒、葱花或香菜去腥提味,但考虑到有些孩子不吃这些调料,食堂最终选择了保持原味——迷爸倒觉得并不腥。
一般来说,学校每周会安排不同的菜品,这一点和许多家庭的做法相似。但对于两千多名学生,或许可以考虑每天提供两到三种菜品选择,虽然会增加一定的管理成本,却更能照顾不同口味。迷爸也想过,如果食堂能像大学那样多设几个窗口、提供更多选择就好了,但中学的场地和资金有限,现实条件并不允许。
食堂位于宿舍楼的一二层,其实或许可以按楼层提供不同风味的菜品,让学生有一定选择权——这样是不是更人性化一点?
尽管今天的“陪餐”没有想象中那么温馨,但迷爸通过亲身体验,对学校食堂的运作多了几分理解。众口难调是事实,但沟通与尝试改进,始终是通往更好校园生活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