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成长快乐营”亲子圈丨少年李迦鹏:用黑白镜头传递温度和力量

发布时间:2025-09-18 09:48:26  浏览量:1

成长快乐营发现同好,一起成长更快乐!去圈子 >

今年4月起,潮新闻联合杭州市摄影家协会青年分会共同推出的“生生不息”2025浙江青少年生态摄影大赛,自比赛开展以来,平台累计投稿超2000件。稿件回顾》》》用镜头定格生态之美“生生不息”2025浙江青少年生态摄影大赛启动。

为了让更多优秀作品走进大家的视野,并助力青少年摄影师的成长,潮新闻联合“青摄会”推出导师在线优质作品点评系列,深入挖掘青少年摄影师们佳作背后的故事与灵感。

16岁摄影师李迦鹏(@创意迦鹏)在潮新闻“成长快乐营”亲子圈积极参与互动,凭借对摄影的热情分享成为8月份活跃圈友第11位,他的其中一幅人文黑白摄影作品获“青摄评”导师、国家高级摄影师、浙江省无线电无人机飞行员考官、杭州市摄影家协会青年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郑聪的点评。

青摄评:

非常不错的一组人文黑白摄影,多角度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光影记录很到位,黑白色调强烈的反映人民的朴素生活,生活中的微笑、工作、劳作,以及聚在一起的聊天喝茶都是对生活很好的诠释,很棒的一个总结,加油!青年摄影师。

作者李迦鹏谈及与摄影的缘分时提到:“大概五六岁时,父亲为了锻炼我与陌生人沟通的能力,鼓励我拿起相机拍摄路人。”最初,他并未意识到摄影的意义,直到看到国内摄影师陈庆港、贺延光、谢海龙的作品,才读懂镜头背后故事的温暖与力量——这份触动也激发了他对摄影的热爱,让他正式走上摄影创作之路。

真正提升摄影水平是在高中阶段。作为杭州市创意艺术学校的学生,李迦鹏坦言,学校老师是他摄影路上的重要引路人。“老师们从构图、色彩、光影等基础内容入手,鼓励我们大胆尝试,把脑海中的画面通过相机呈现出来,还支持我们参与社会活动拍摄,帮我们建立创作信心。”他举例说道:“今年我参与了‘杭州新年祈福走运大会’公益活动,也在杭州市血液中心的公益拍摄中留下了足迹。其中最触动我的,是拍摄血液中心里患病的孩子——多年病痛让孩子们的脸上少了几分光彩,我便耐心等待,只为捕捉他们最自然的表情和为数不多的笑容。”

在李迦鹏眼中,人文关怀与生态摄影中的自然生命有着必然联系。“从公益拍摄里,我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这份理解延伸到生态摄影中,让我开始思考该如何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也让我学会把对人与生命的认知,转化为生态摄影的创作内核。”此次参与“生生不息”大赛,他的参赛作品不仅想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关系,更希望传递“倾听”的理念——倾听生活的声音,倾听生命的故事。

谈及拍摄技巧,李迦鹏表示“踩点”的重要性,“无论是人文还是生态摄影,事先踩点都必不可少,尤其是生态摄影,要确定相机机位、光线位置、拍摄角度等。按下快门只需百分之一秒,但前期准备不细致,所有努力都是徒劳。”

他还察觉到人文肖像与生态摄影的差异:“人文肖像需要多交流,包括语言和眼神的沟通;生态摄影则相反,要尽量不打扰拍摄对象,保持距离观察。这是两种极端的手法,现在我正在练习如何在拍摄中灵活切换,不想固定于一种模式,希望迈出舒适区,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未来,李迦鹏计划加大“人文+生态”融合拍摄的比重。“今年暑假我尝试拍了一些风光片,之后想逐渐把人文与生态结合,形成独特风格。同时也会继续参与不同内容的公益摄影,打破固有认知,多和其他领域的优秀摄影师交流。”

对于同样怀揣摄影梦想的同龄人,李迦鹏分享了三点经验:

1.多听、多看、多学——倾听摄影老师的经验分享,阅读摄影书籍、浏览平台优秀作品,学习拍摄技巧,始终保持对摄影的热情;

2.做好拍摄前准备,制定完整计划,这是出好作品的基础;

3.在不断拍摄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己。

在“生生不息”的舞台上,李迦鹏用镜头记录生活、传递温度,展现出青少年对世界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成长快乐营发现同好,一起成长更快乐!去圈子 >

为了让成长交流更紧密,潮新闻“成长快乐营”亲子圈全新上线专属群聊功能!在这里,你可以和同样关注青少年兴趣成长的家长实时互动,分享孩子探索中的趣事与困惑;第一时间获取“成长快乐营”独家活动预告,抢先锁定活动名额;还能见证更多“李迦鹏式”的成长故事,为每份突破喝彩。群内还会不定期分享兴趣培养干货,助力大家在互动中启发彼此,陪孩子在兴趣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加入我们,一起见证更多精彩!

最后,让我们一同欣赏李迦鹏的人文黑白摄影作品,感受镜头背后的温度与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