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清华教授彭凯平:亲子关系比管教更重要!

发布时间:2025-09-17 20:36:50  浏览量:1

如何在教育中既给予孩子自主成长的空间又能巧妙化解成长中的各类难题从对孩子学习态度的正确引导到成长关键期的把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和小编一起来看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

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平

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亲子关系比管教更重要

在教育孩子时会设定预期吗?

首先我不会给孩子设定任何预期,他的未来由他自己选择,包括想读的专业等。以前,很多人说我应该鼓励孩子和我一样,也学心理学,但我没有,由他自己选择。让我意外的是,他读研时居然选了心理学方向,因为他发现我的工作很有意思。

同时,对待孩子要注意平等,平等不是不管教,而是尊重他的选择、隐私、未来追求等。比如,我不会翻看他的日记、手机,不会到他房间里去寻找“蛛丝马迹”。

此外,要多陪伴孩子,一起读书、玩耍、旅游,这种一对一的陪伴非常重要。在我看来,关系比管教更重要,维护亲子关系以及美好幸福的感受,比管教孩子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如何引导?

很多人都希望马上得到结果,但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的学习习惯是需要终身培养的。

家长可以选择多跟孩子沟通交流,不要总是以指责、批评或权威的口气说教,少说“你怎么怎么样”,多讲自己的感受,比如“我觉得你好像有点不开心”,以情动人胜过以理服人,更胜过以权力伤人。

同时,要避免给孩子贴标签,要了解孩子这样做背后的前因后果,用感情替代指责和认知。

此外,创造孩子可见的变化,比如,带他打球、看电影、聊天等。不要总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多聊孩子的精神生活。家长不要做老师的助手,父母不是助教,父母要做的是多提供爱、支持和欣赏。

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多进行非言语沟通

孩子成长是不是真的存在关键年份?

心理学上确实存在关键期,是指某种特殊的心理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窗口期,比如:

>> 第一个关键期在2岁半至5岁左右,培养同理心,关注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

>> 第二个关键期在5岁至9岁左右,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学习生活习惯,如叠被子、做作业、读书等。

>> 第三个关键期是9岁至12岁左右,培养孩子自信、自强和阳光的心态。

>> 第四个关键期是13岁左右的青春期,孩子开始追求独立,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要处理好孩子和同学、父母的关系。

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如何处理情感碰撞?

父母一定要理解青春期是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每个人都要经历,不要把这个时期孩子的反应归结成他个人的问题。父母可以多跟孩子分享自己青春期的一些经历,甚至是恋爱经历等。不要过多地炫耀自己的优秀,要知道孩子愿意跟父母交流的是人生的脆弱,不是父母的成就。

另外,要多进行肢体接触,比如抱抱孩子、拍拍他的肩膀。其实人类55%的感情是靠非言语沟通,美好的心灵能量也都来自非言语的沟通,所以多多进行肢体接触。

人生的天花板不是智慧而是感情

情绪为什么这么重要?

人生很多美好体验,如幸福、感恩,本质都是情绪。

曾有学者提出,人类70%的成就、幸福来自情绪,30%来自理智。学历、智慧让人有经验,但人生的天花板绝不是智慧,而是感情、情绪,它让我们有动力、有方向。

我们现在经常讨论的“情绪价值”,就是把情绪定量化、计算化,在我看来,谈“情绪感受”更有意义。

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们常说“相由心生”,积极的人也会吸引积极的人和事,积极是有一种召唤作用。

另外,积极的人也会创造机遇,因为这个机遇是他自己选择的。“相由心选”,选择积极的,远离不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