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0~3岁儿童早期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17 00:52:49 浏览量:2
2025年第1期 | 儿童中心
本期热点
202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育儿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其中,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育儿补贴制度是我国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建立生育友好政策的基本制度,其深层价值远不止现金数字,而是其释放的政策信号与撬动效应,为提振家庭生育意愿打开了制度空间。同时,育儿补贴制度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家庭生育养育,是一项长期的制度性安排,也是我国“投资于人”的重要措施,对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托育与教育
1.国家卫健委:完善“三个体系”建设 实现“托得起”、“放心托”和“托得好”
6月10日,国家卫健委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如何通过完善“三个体系”,实现“托得起”、“放心托”和“托得好”。第一,完善托育服务支持政策体系。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降低家庭养育成本;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全国半数以上省份将发展托育服务作为本地民生实事项目,1315个县(市、区)已经出台了托育机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发放消费券等措施来降低托育服务价格,让婴幼儿家庭“托得起”;第二,进一步完善托育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制定托育机构设置管理、保育照护等标准,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订单签约服务,向托育机构提供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托育服务发展,让婴幼儿家庭“放心托”。第三,完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通过发挥中央资金的引导作用,指导并支持各地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公办托育服务设施,带动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用于激励引导一批典型地市发挥引领示范、带动辐射等作用,提升托育服务整体水平,让婴幼儿家庭“托得好”。
2.国家卫健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6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以托育机构、社区嵌入式托育、幼儿园托班、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为网络的“1+N”托育服务体系,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托育服务。《意见》对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发展社区托育服务、推进幼儿园提供托育服务、推动用人单位办托、支持民办托育服务机构发展、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托育服务、强化支持保障措施等进行部署。
3.教育部:2024年全国幼儿园数量比2023年减少超2万所
《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报告指出,2024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33万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22.10万所,占全国幼儿园的87.26%。相较2023年,2024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减少了2.11万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减少1.54万所。
4.海南省:发放托育消费券最高补贴600元
6月6日,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海南省托育消费券发放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省发放托育消费券,提高0~3岁婴幼儿入托率。补贴标准以实际使用消费券当日婴幼儿月龄为准:0~12个月龄(乳儿班)补贴600元消费券;13~24个月龄(托小班)补贴300元消费券;25~47个月龄(托大班)补贴200元消费券;满48个月龄及以上:不符合参与条件。
5.江西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发放托育服务消费券
为缓解家庭育儿经济压力,江西省于6月至10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0至3岁婴幼儿家庭发放托育服务消费券。据了解,托育服务消费券面值为200元,可用于抵扣全日托服务费用。省内有意愿入托的0至3岁婴幼儿家庭可提交婴幼儿及本人身份信息等相关材料,经系统核验通过后即可领券。
6.广东省:预计年底可实现每千人口5.5个托位目标
7月28日,广东省在关于托育服务发展情况报告中指出,广东省已连续18年成为我国人口第一大省,其中0-3岁婴幼儿数量超过400万。近年来,广东省通过将托育服务纳入“十大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推进托育服务发展。 截止目前,全省托位数从2020年的22万,增长到2024年底的60.2万,每千人口托位从2.0个提升至4.7个,预计年底可实现每千人口5.5个托位的目标。
7.山东省滨州市:托育服务“3+”模式让生育友好可感可及
近年来,滨州市探索托育服务“3+”模式,促进生育友好可感可及。一是“托育+亲子小屋”,打造科学育儿共同体。滨州市聚焦“放心托育,方便可及”的群众诉求,打造“亲子小屋+托育服务”相互联动新模式,让群众享受便利安心的托育服务。同时,滨州市深入实施“向日葵计划”,全市共建成92家“向日葵亲子小屋”,覆盖所有乡镇(街道),不断满足家庭育儿需求。二是 “托育+托老”,探索代际和谐共融路。老年活动室、书画室、舞蹈室等休闲娱乐空间,为辛劳带娃的老人开辟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专属空间。三是“托育+妈妈岗”,积极构建生育友好就业环境。
营养与健康
1.湖北省:启动“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 三年行动
7月2日,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疾控局印发《湖北省“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方案》要求,儿科建设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儿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2025年底前,全省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三级中医医院及二、三级妇幼保健院均需提供儿科服务,90%以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诊疗儿科常见病。完善省、市、县三级儿童医疗与保健服务网络,加强现代化儿科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医联体优化资源配置,2027年实现市县重大疾病诊疗协作全覆盖。医疗机构为0—3岁急危重症儿童开通24小时救治绿色通道,加强新生儿及儿童慢性病、肿瘤早期筛查与健康管理。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通过适儿化改造、智能分诊等助患儿顺畅就医。
2.北京市:生育保险产前检查费可实时结算
2025年6月,北京市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在经卫生健康部门批准的助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产前检查时,符合政策规定的费用实现实时结算,无需垫付后报销。产前检查费用实时结算适用于本市所有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参保人员确定妊娠后,由医师通过信息系统提交妊娠周期开始日期。自妊娠周期启动之日起,其在助产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产前检查费用即可按生育保险政策实时结算。在妊娠周期内,参保人员因产前检查挂号产生的医事服务费,以及就诊时发生的符合规定的检查费用,均纳入实时结算范围。
3.山西省:发布《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实施方案》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起草的《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正式发布。一是推进就医空间友好。打造适儿化就医空间,提供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就医环境、符合儿童生理需求的设施以及符合儿童安全要求的建筑等。二是推进健康服务友好。各级医疗机构要遵循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等。三是推进工作机制友好。将建设儿童友好医院的目标和策略纳入医疗机构发展规划,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四是推进社会支持友好。要聚焦儿童友好医院建设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支持各市建设高水平的妇幼保健院,支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儿科建设等。
4.上海市:0—3岁“教养医”科学育儿指导活动即将启幕
近日,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积极回应0—3岁婴幼儿家庭对托育服务的需求,精心策划静安区托育服务“萌芽工程”。本次活动以“幼芽破土 童馨润泽”为主题,将静安区0—3岁婴幼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推向“教养医”融合的新阶段。上海市儿童医院将集结10余名医生,针对0—3岁婴幼儿家长在体格发育、膳食喂养、保健护理等领域的育儿困惑,汇聚多学科资深专家现场坐诊,为宝宝量身定制个性化保健和诊疗建议。同时,上海市中医医院、静安区市北医院、静安区妇幼保健所等多家医疗机构共同参与,专业医疗团队将为静安的0—3岁婴幼儿开启全科公益义诊,提供全面、专业、多元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安全与环境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
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公建托位供给,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和家庭托育点,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用10年左右时间,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逐步实现嵌入式等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推动普惠托育纳入企事业单位职工福利体系,用人单位开展普惠托育服务的有关支出,按规定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用人单位工会经费可以适当补充。
2.市场监管总局:超200项国家标准呵护儿童成长
截至目前,我国已批准发布210余项儿童相关领域国家标准,为守护广大儿童的健康安全提供全方位标准保障。其中,在生活用品方面,《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童鞋安全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从面料到设计生产都提出明确的质量安全要求。居家防护、安抚器具、洗浴器具等婴童用品相关国家标准,对纸巾、牙刷、家具等产品都作出严格要求;在玩具文具方面,相关国家标准对各类玩具产品的基本安全、机械物理性能、特定元素的迁移要求,以及家用秋千和滑梯、玩具滑板车、化学套装玩具等特定玩具产品安全,都作出严格规范;此外,还印发《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等多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规范儿童安全座椅等产品的安全要求,切实保障儿童出行安全。
3.国家卫健委:发布《托育机构消防安全标准》
为规范托育机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7月1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托育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共14条,规定了托育机构消防安全的基本要求、消防安全责任、防火巡查及隐患整改、消防设施及器材管理、安全疏散管理、用火用电用气管理、可燃物管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消防安全措施、应急预案、消防档案管理等要求,适用于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托育机构的消防安全管理,不适用于家庭托育点的消防安全管理。
4.湖北省宜昌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联盟正式成立
为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搭建多元、开放、动态的共建平台,形成全社会尊重关爱儿童和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合力,结合“爱在开端: 0-6岁科学育儿社区家庭支持推广”项目启动仪式暨宜昌市庆“六一”主题活动,首批“宜昌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21家企事业单位、场馆机构组成,是全市首个以儿童福祉为核心的多领域协同平台,也是宜昌市深入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一次创新实践。
人口与家庭
1.国家医保局:推动13省实现生育津贴直发个人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要求支持生育津贴直接发放,国家医保局推动全国13个省份实现该措施,以响应民生需求并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截至6月12日,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13个省份所有统筹区生育津贴均可直接发放至个人,优化发放流程助力政策落地。
2.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
7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北京市制定实施生育补贴、生育休假等方面的15项措施,旨在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3.四川省:推出系列生育友好政策婚假延长至20天
6月,四川省正式发布《关于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方案》推出系列生育友好政策。婚假延长至20天,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再增5天,缓解新人筹备压力。同时,落实国家育儿补贴政策,细化申领条件与发放流程;推进托育服务三年攻坚,2027年普惠托位占比将达60%以上,对普惠机构按每个托位每月200元标准补贴;多子女家庭购房享专项补贴,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20%,租住保障房可按实际租金提取公积金。
4.海南省:出台多项政策 加大生育支持力度
海南省医保局推出多项配套医保政策。一是提高生育报销比例。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的产前检查费纳入了普通门诊保障,住院分娩发生的医疗费用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比例报销。二是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比如,海南把“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13个辅助生殖类和“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胚胎单基因病诊断”2个分娩镇痛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三是新生儿免费参加城乡医保。将“新生儿免费参加城乡医保”纳入了2025年省级民生实事项目,新生儿出生当年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实行全额财政资助,享受自出生之日起当年度和次年度的城乡医保相应待遇。四是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
5.湖北省:多维度助力家庭“生得起,养得好”
7月,湖北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更加务实有效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出30条政策,从倡导新时代婚育观、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提升优生优育服务、强化责任四方面,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具体措施包括:上调生育保险产前检查待遇至1000元、落实育儿补贴、延长婚假至15天、推进托育服务设施建设、设立辅助生殖机构、实施儿童健康专项行动等,进一步健全全人群服务体系。
社会参与
1.全国妇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童成长”项目落地呼和浩特
6月24日,2025年全国妇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童成长”项目在呼和浩特市启动。该项目的启动和实施,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应对儿童保护工作挑战的一项重要策略,旨在保护儿童免受暴力和忽视。据介绍,“童成长”项目将通过专家指导和系统、参与式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将积极的养育理念、科学育儿方法以更科学、更有效、更接地气的方式传递给呼和浩特地区的家长和家庭,让更多家庭受益,形成共同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2.河南省:“郑好有你·宝宝驿站”项目全面启动
7月,河南省郑州市妇联举办“郑好有你·宝宝驿站”项目启动暨培训会。 “郑好有你·宝宝驿站”城市婴幼儿照护服务项目由郑州市妇联等多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在郑东新区、高新区等8个主城区,依托街道(社区)托育中心、托幼一体化幼儿园的场地资源和专业人才资源,打造50个“郑好有你·宝宝驿站”,面向社区居家育儿的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课堂、临时托育和入户指导等服务,以“政府主导+妇联牵头+社会参与”方式,打造居民身边的婴幼儿家庭亲子公共活动场所,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知识,提升家庭育儿能力,缓解家庭育儿焦虑和压力,增强家庭育儿的信心和幸福指数。
3.辽宁省:“科技+服务”赋能 “一老一小”意外险项目正式发布
7月12日,辽宁省老龄产业协会与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联合举办“一老一小”意外险项目发布会,标志着辽宁在民生保障领域迈出重要一步。该保险项目精准对接儿童安全关切,通过创新型商业保险模式,为全省30天—18周岁儿童提供全方位意外风险防护。产品针对儿童活泼好动的特性,设置1000元意外医疗0免赔、住院补贴1万元/年,并覆盖交通事故、运动磕碰等常见意外场景。该保险通过“科技+服务”双重赋能,为儿童开通线上快速理赔通道,实现从风险预警到事后赔付的全链条守护。
关于儿童中心
儿童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和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长期开展儿童福利和保护领域政策和行动研究、政策倡导、公益项目评估、公益项目咨询、公益项目运作、专业培训等,为政府、慈善组织、学术机构提供儿童福利与保护、医疗与健康、教育与发展等领域咨询和评估服务,推动多方参与和通力合作,促成社会慈善资源与儿童需求有效对接,推动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微博号:中国公益研究院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文章来源:儿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