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家庭教育的情绪智慧:五种方法提升亲子关系!

发布时间:2025-09-16 18:06:29  浏览量:1

倘若你打算赠予他人一份礼物,该如何挑选呢?相信各位小伙伴都清楚选礼物有一个核心原则:

要投其所好,选对方钟爱的,而非自己偏爱的。

试想一下,倘若对方是位美丽动人的女士,你会送她香烟和打火机吗?

倘若对方是位风度翩翩的男士,你会送他项链和包包吗?

倘若对方是个天真烂漫的小孩,你会送他两盒茶叶吗?

倘若对方是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你会送他迪士尼的门票吗?

显然,你不会如此行事。你不会愚笨到送出对方不喜欢的礼物。其实,将送礼物这件事类比到与人沟通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送礼物时,你会精心挑选对方喜欢的东西;说话时,你就得挑选对方爱听的话语——这便是为对方提供情绪价值最基本的沟通要素。要多说对方喜欢听的话,多聊对方热衷做的事,而不是只顾着说自己喜欢说的话、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情绪价值不仅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的受欢迎程度,甚至关乎一段关系的成败存续。特别是在一个家庭中,是否具备正向情绪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家庭的未来走向。

很多时候,相较于枯燥乏味的大道理,孩子内心真正渴望的,其实是父母给予的情绪价值。

积极正向的情绪,宛如开启家庭幸福之门的密码。

情绪价值越高的父母,往往越容易培养出乐观开朗、自信满满、出类拔萃的孩子。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分享5种给孩子提供情绪价值的方法,让我们一同学习起来吧!

1.关于闲聊:少说,多听

曾读过一个深深烙印在心底的故事:

那日,妈妈不幸喉咙发炎,声音嘶哑得几近失声。儿子放学归来,一脸愤懑地说道:“今天老师狠狠批评了我一顿,我以后再也不想上学了。”

妈妈听闻,内心瞬间涌起一股想要批评儿子的冲动,可无奈嗓子哑得厉害,只能干着急,瞪大了眼睛望着儿子。未曾想,儿子并未停歇,继续倾诉道:“老师指责我抄同桌的作业,可那明明是我自己独立完成的呀!为什么老师就是看不到我付出的努力呢?”

说着说着,儿子满心的委屈如决堤的洪水般爆发,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妈妈见状,没有言语,只是默默地将他紧紧拥入怀中。

过了片刻,儿子突然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说道:“妈妈,谢谢你今天愿意听我唠叨这么多,我以后会更加努力,不辜负你的期望。”

这一刻,妈妈愣住了,仿佛时间都为之静止。

在整个过程中,自己未曾吐露只言片语,却意外收获了儿子满满的感激与真诚的认可。

这让我们深刻领悟到:学会倾听与接纳,是多么至关重要。这一点,在孩子遭遇困境,向父母倾诉心声时,显得尤为关键。

父母第一时间给予的耐心倾听,不仅仅是对孩子情绪的一种接纳,更如同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孩子内心深处那扇紧闭的门,让亲子之间得以进行更深入、更真挚的沟通。

孩子内心真正渴望的沟通,并非是一场观点的激烈交锋,而是一次心灵的深度交融与对话。

当我们给予孩子更多表达内心所思所想的机会时,便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加优秀、成熟。与此同时,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迅速拉近。

在安静而专注的倾听中,用心去理解孩子的每一个想法,敏锐地发现他们身上那些隐藏的闪光点,让亲子关系在理解与接纳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2.关于相处:多夸赞,少贬损

在热门综艺《少年说》的舞台上,曾出现过这样一个令人揪心的场景:一位年仅12岁的男孩,刚一上台,便带着满心的委屈与无奈,大声说道:“我的妈妈,她骂了我整整11年。”

这话一出,全场皆惊,众人不禁纷纷疑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自男孩有记忆以来,妈妈就鲜少给予他表扬与肯定。

当别的小朋友抢走了男孩心爱的玩具时,妈妈不仅没有安慰他,反而责怪儿子不够大度,不懂得分享;当同学与男孩发生争执吵架时,妈妈也不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便不分青红皂白地认定错在儿子。

更让男孩心寒的是,即便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满心期待能换来妈妈的一声赞扬时,得到的却只是妈妈那冷漠至极、敷衍了事的一个“嗯”字。

男孩满含痛苦地倾诉着:“一朵花,要是你每天都去骂它,它只会加速枯萎。我真的很害怕,怕自己有一天实在承受不住,就像那被辱骂的花一样,自动枯萎了。”

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曾留下这样一句经典名言:“一句真诚的赞美可以让我多活两个月。”的确,无论是谁,都渴望听到别人的赞美之词,而厌恶被人批评指责。受到表扬时,人们总会心情愉悦、神采飞扬;而挨了批评,则难免会垂头丧气、意志消沉。

对于孩子而言,一句简单的表扬话语,其力量不容小觑。它不仅能让孩子的自信心得到极大提升,还能赋予他们面对挫折与困难时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力量。

而真正智慧的父母,往往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他们懂得在看似平凡的沙砾中,找到那颗熠熠生辉的珍珠,敏锐地发现并真诚地认可孩子的长处与闪光点。

教育学上有这样一个观点:孩子最终往往会成长为父母口中描述的那个样子。

倘若父母总是批评指责孩子,孩子非但不会知耻而后勇,反而会真的相信自己“很差劲”,从而陷入自我怀疑与否定的深渊;相反,如果父母多给予孩子夸奖与鼓励,孩子才会在积极的氛围中一点点进步,逐渐成为我们心中所期待的那个优秀模样。

因此,父母要多用具体、诚恳且饱含细节的语言去肯定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父母的爱与肯定中,建立起稳定而坚实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更好地拥抱未来的人生。

3.关于沟通:多支持,少打击

漫画家蔡志忠曾满含温情与笃定地对孩子说:

“哪怕你犯下一百万个错误,也丝毫不会改变你是我孩子这一无可更改的事实。不管你犯了什么错,或是遇到了什么棘手事儿需要我帮忙处理,第一时间坦诚地告诉我。只要没有触及道德和法律底线,我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在你身边,尽我所能帮助你。”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却总是秉持着这样一种观念:当孩子犯了错,唯有通过打骂的方式,才能让孩子深刻记住教训,下次才不敢再犯。

但实际上,在孩子成长的漫漫长路上,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家长若是一看到孩子犯错,就急于指责、打骂,非但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容易错过让孩子进行自我反思与认知的黄金时机。更糟糕的是,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还可能让孩子在心底产生“父母根本不爱自己”的错误认知,从而在亲子之间划下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真正有效的教育,应该是合理运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结合科学合理的方法,心平气和地提出批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主动地加以改正,如此方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简·尼尔森在她的经典著作《正面管教》中曾这样写道:

“赢得十几岁孩子信任与配合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坚定且尊重的态度,先和他们站在同一战线。让孩子在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支撑中,获得自尊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当孩子向我们伸出求助之手,当他们满心期待地想要跟我们交流分享时,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是情感上的深度共鸣与理解。

而我们给予孩子的无条件支持,就如同冬日里的暖阳,会化作他们行走世间的无尽底气和勇往直前的勇气,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无畏前行。

4.关于陪伴:多点耐心,少点敷衍

一提及陪伴,不少父母总下意识地说自己没时间。

但实际上,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质量高低。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只有充分的陪伴,父母才能有机会观察、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只有充分的陪伴,才能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互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优秀孩子是陪出来的。

有些父母陪是陪了,但不是做自己的事,就是玩手机、看电视,只是“陪”在孩子身边而已。

粗线条的孩子可能觉得手机有趣,连爸爸妈妈都舍不得放下,自己也迷上了手机。

敏感的孩子却察觉到父母的忽视,认为自己不重要,与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这样的陪伴没有引导、教育,更给不了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

陪伴不一定要时时守在身边,只要用心,便可以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陪伴是家庭教育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教育孩子最完美的“捷径”,更是父母不能缺席的“一堂课”。

5.关于琐事:多包容,少内耗

心理学家叶月幽的故事:

一次,她开车100多公里,带着两个孩子去泡温泉。

到了目的地后,老大告诉她,自己忘带泳镜了。

那一刻,叶月幽心里气不打一出来,她心想,出门前自己已经提醒过孩子好多次了,还能忘,说明儿子一点责任心都没有,既然没带就让他自己承担后果吧。

然而,话还没说出口,小儿子就开始央求她再给哥哥买一个。

叶月幽不愿意,让两个孩子轮换着用一个泳镜。

大儿子听了,露出一副闷闷不乐的神情。

叶月幽见状,心里更气了。

再一看外面卖20多的泳镜,这里居然售价68,她心想:“果然出来玩就是浪费钱,真是花钱买罪受。”

这个念头一出,连叶月幽自己都吓了一跳。

这句话正是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每当出去玩,母亲总是在一旁抱怨、指责,抓住家人的各种小失误不放,导致大家都陷入内耗,玩也玩不开心。

想到这里,叶月幽毫不犹豫买了一副新泳镜。

而这一次,全家人都玩得很开心。

总是盯着孩子不放,鞋子放的位置不对,吃饭把衣服弄脏,多吃了一个零食,不小心撒了一杯水,默写错了一个字,考试扣了一分,天天在挑孩子毛病,还时不时给孩子讲一堆大道理。

一些分明是无心到可以忽略不计的过失,有的父母却始终揪着不放,喋喋不休、可着劲地指责孩子。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心力交瘁、如履薄冰,活得痛苦且压抑。

亲子间相处,凡事多包容,遇到矛盾多沟通,再大的困难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亲子关系中,情绪价值好像远超我们的想象。家长对孩子情绪和情感上的支撑,就能消散一个他们生活上的大半暗淡。

情绪价值,看不见、摸不到,却影响着一个孩子的心态和未来。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修炼自己的情绪感知能力,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让孩子能够活出丰盈与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