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近视度数增长快?眼科医生:做好这2点可控制增速
发布时间:2025-09-13 21:59:04 浏览量:2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儿童近视问题如同一片悄然蔓延的“灰色阴云”,笼罩着无数家庭。近视,医学上称为“屈光不正”,是指眼睛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远视力下降。近年来,儿童近视呈现低龄化、高发化、进展快的趋势。据《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白皮书》显示,2023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达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更是高达80.5%。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儿童近视度数每年增长超过100度,若不及时干预,极易发展为高度近视,增加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等致盲性眼病的风险。这些数据如同警钟,敲响在每个家长的心头——儿童近视防控,刻不容缓。
林浩,今年38岁,家住杭州西湖区,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产品经理。他每天忙碌于项目开发与团队管理,妻子则在一家设计公司工作,两人育有一个8岁的儿子小宇。林浩一家生活节奏紧凑,小宇的课余时间被各种兴趣班填满,从编程到绘画,从钢琴到围棋,唯独缺少了户外活动的时间。林浩总想着,等孩子大些,再带他去爬山、露营,却不知,危险正悄然逼近。
2025年3月的一个周末,林浩像往常一样陪小宇写作业。他发现,孩子总是眯着眼睛看黑板上的字,写作业时也频繁揉眼,甚至抱怨“眼睛酸胀,像有沙子在里面”。起初,林浩以为是孩子用眼过度,休息几天就好,便没太在意。直到一个月后,学校体检报告显示,小宇的视力从半年前的1.0下降到了0.6,左眼甚至出现了50度的散光。林浩这才慌了神,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班里戴眼镜的同学寥寥无几,而如今,小宇的班级里,近一半孩子都架着眼镜。他不禁自责:是不是自己忽略了孩子的眼睛健康?
一天晚上,林浩和妻子坐在沙发上,小宇在一旁玩拼图。林浩叹了口气,说:“最近小宇总说眼睛不舒服,写作业也眯着眼,今天学校体检,视力降了好多。”妻子皱起眉头:“我也发现了,他最近总揉眼睛,我还以为是困了。不会是近视了吧?”林浩点点头:“医生说可能是用眼过度,让咱们多带孩子出去玩玩,少看电子设备。”妻子急了:“可他兴趣班那么多,哪有时间?再说了,现在孩子哪个不学点特长?”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声渐渐大了起来。小宇抬起头,怯生生地说:“爸爸妈妈,我眼睛真的不疼,就是有点模糊……”林浩和妻子对视一眼,心中五味杂陈。
2025年5月,林浩公司组织亲子户外拓展活动。地点选在郊外的森林公园,有徒步、野餐、植物观察等项目。林浩想着,正好趁这个机会让小宇多接触大自然,便欣然报名。活动当天,阳光明媚,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小宇却显得有些无精打采。他揉着眼睛说:“爸爸,我看不清远处的树,也看不清花上的蜜蜂。”林浩蹲下身,轻声问:“是不是眼睛又不舒服了?”小宇点点头:“嗯,酸酸的,还有点疼。”林浩心中一紧,他想起医生的话,意识到问题可能比想象中更严重。
从森林公园回来后,小宇的症状愈发明显。他写作业时,眼睛几乎贴到了本子上;看电视时,总是不自觉地往前凑;甚至有一次,他因为没看清台阶,差点摔倒。林浩和妻子终于坐不住了,他们决定带小宇去医院做全面检查。可林浩又有些犹豫:“孩子这么小,戴眼镜多不方便?万一度数越来越深怎么办?”妻子急了:“不检查怎么知道?万一耽误了治疗,后悔都来不及!”两人争执不下,最后还是妻子拍了板:“明天就去,听医生的!”
第二天,林浩一家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接诊的是眼科副主任医师李敏,她有着20年的临床经验,专攻儿童近视防控。李医生先为小宇做了视力检查,结果显示:右眼近视150度,左眼近视175度,散光50度。接着,她安排小宇进行散瞳验光——这是一种通过药物麻痹睫状肌,消除调节痉挛,从而获取真实屈光度数的检查方法。李医生解释:“年龄越小的孩子,睫状肌调节能力越强,常规验光可能包含调节性近视度数,导致结果不准确。散瞳后,才能测出真实的近视度数。”
散瞳后,小宇的验光结果显示:右眼近视125度,左眼近视150度。李医生指着检查报告说:“小宇属于真性近视,眼轴已经比同龄孩子长了0.3毫米。眼轴每增长1毫米,近视度数大约增加300度。如果不及时干预,每年度数可能增长50-100度,到18岁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增加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等风险。”林浩听得心惊肉跳,他问:“李医生,孩子怎么会近视呢?我们平时很注意他的用眼卫生啊。”李医生耐心解释:“近视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近视,孩子近视的风险会增加3-8倍。但更关键的是环境因素,比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不足、光照条件不佳等。”
听到“遗传”二字,林浩愣住了。他想起自己上初中时就开始戴眼镜,妻子也有100度的近视。他喃喃道:“难道是我们遗传给了孩子?”李医生点点头:“遗传确实是一个因素,但小宇的近视进展这么快,更多是环境导致的。比如,他每天写作业、上网课的时间超过4小时,课余时间又被兴趣班填满,户外活动时间不足1小时。长期近距离用眼,睫状肌持续收缩,晶状体过度屈曲,导致眼轴变长,近视度数加深。”
当李医生告诉林浩,小宇确诊为真性近视时,林浩感觉天都要塌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医生,您是不是搞错了?我们平时很注意孩子的用眼习惯啊!他从不躺着看书,也不在走路时玩手机,怎么还会近视?”李医生理解他的心情,轻声说:“林先生,近视的发生是多因素的,有些习惯您可能没意识到,比如——”她翻开小宇的病历,指着“用眼时间”一栏说:“小宇每天写作业、上网课的时间超过4小时,课间休息时,他又喜欢看漫画书,眼睛几乎没有放松的机会。根据《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连续用眼30-40分钟后,应休息10-15分钟,远眺或做眼保健操,让睫状肌得到放松。”
林浩想起,自己小时候,课间总会和同学去操场跑步、跳绳,眼睛也能得到充分休息。可现在,小宇的课间被作业和兴趣班占据,连下楼活动的时间都没有。他愧疚地说:“是我们太大意了,总以为兴趣班越多越好,却忽略了孩子的眼睛健康。”
李医生接着说:“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户外活动。自然光线能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这种物质能抑制眼轴增长,延缓近视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儿童每天应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周不少于10小时。可小宇呢?他每周户外活动时间不足5小时,远远达不到标准。”林浩想起,自己总以“工作忙”为借口,很少带小宇出去玩。他后悔不已:“是我们太自私了,只顾着工作,忽略了孩子的成长需求。”
李医生了解完小宇的情况后,突然问:“林先生,您平时给孩子吃什么?有没有特别爱吃甜食?”林浩点点头:“小宇特别爱吃蛋糕、糖果,几乎每天都要吃。我们觉得孩子爱吃,就由着他了。”李医生叹了口气:“这就是问题所在!过量摄入糖分会导致血糖升高,引起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促使晶状体变凸,诱发近视。同时,糖分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维生素B1,这种维生素对视神经有保护作用,缺乏会导致视神经传导障碍,加重近视。”林浩听得目瞪口呆,他从未想过,甜食竟会成为孩子近视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