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看!儿童抽动症不只是小动作,还会伤心理
发布时间:2025-09-15 08:04:43 浏览量:1
儿童抽动症的不自主抽动行为,不仅影响外在表现,更会在心理层面给孩子带来持续压力。由于孩子对自身症状的认知有限,且易受外界态度影响,可能逐渐产生情绪波动、自我否定、社交退缩等问题。家长需重视这些心理变化,及时干预,避免症状与负面心理形成恶性循环,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诱发情绪敏感与波动
抽动症孩子常因无法控制自身抽动行为感到烦躁,进而产生焦虑或挫败感。尤其在公众场合,若抽动症状被关注或议论,孩子可能瞬间陷入紧张,出现情绪爆发,如哭闹、发脾气,或转为沉默压抑,将负面情绪藏在心里。
这种情绪敏感会随症状反复逐渐加重,孩子可能变得容易焦虑,也可能因小事陷入低落,对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长期情绪不稳定,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
导致自我认知否定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逐渐意识到自身抽动与他人不同,若缺乏正确引导,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尤其当抽动影响学习或社交时,这种否定感会更强烈。
部分孩子会将生活中的挫折归咎于抽动症,比如考试失利、朋友疏远时,不认为是努力或沟通问题,而是觉得因为抽动症。长期自我否定会削弱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逐渐失去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引发社交回避与恐惧
抽动症孩子可能因担心被嘲笑而主动回避社交。比如拒绝参加集体活动、不愿在课堂上发言,甚至刻意减少与同伴玩耍的时间,选择独自待着,避免抽动行为被关注。若曾经历过同伴的调侃、模仿,孩子会对社交产生恐惧。
长期社交回避会让孩子缺乏社交经验,难以学会与人沟通、合作,逐渐脱离集体。当看到其他孩子正常互动时,可能会产生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又会加重心理负担。
加剧心理压力与自我封闭
若抽动症长期未得到干预,孩子可能会将症状视为“秘密”,刻意隐瞒,比如在家人面前也努力控制抽动,导致心理压力持续累积。为了避免暴露症状,他们可能会减少外出,甚至不愿上学,将自己封闭在熟悉的小环境中。
这种自我封闭会让孩子与外界逐渐脱节,进而加剧心理压力。压力与封闭相互作用,会让孩子的心理状态越来越差,甚至影响性格发展,变得内向、自卑。
儿童抽动症对心理的影响需与症状干预同步进行。沈阳六一儿童医院提醒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明显情绪问题、自我否定或社交回避,应及时关注,多给予理解与鼓励,帮孩子正确认识抽动症;若心理问题持续加重,需寻求专业心理支持,结合症状治疗与心理疏导,让孩子在改善症状的同时,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