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越打越犟的孩子怎么办?听听大黄蜂老师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5-09-09 19:28:37  浏览量:1

一位焦急的母亲敲开了大黄蜂老师的咨询室门,她的声音带着哭腔:“老师,我家孩子现在简直像块‘硬石头’。每次他犯错,我忍不住动手打他,可他非但不认错,反而梗着脖子跟我顶,甚至摔门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上周因为没写完作业,我气得打了他两下,他居然冲我喊‘你再打我就离家出走’,现在连话都不愿意跟我说了……”这位母亲攥着衣角,眼眶泛红,显然已陷入深深的无力感。

大黄蜂老师

大黄蜂老师分析:暴力只会催生“对抗型人格”

“孩子‘越打越犟’的本质,是亲子权力争夺战。”大黄蜂老师指出,当父母用体罚表达权威时,孩子会本能地启动“心理防御机制”——他们无法在武力上战胜父母,便通过“硬抗”“顶嘴”甚至“自我封闭”来维护尊严。这种对抗模式若长期持续,孩子可能形成两种极端:要么彻底叛逆,用更激烈的行为反抗;要么压抑情绪,成年后出现社交障碍或心理问题。

实用解决方案:三步打破“对抗循环”

第一步:暂停情绪,建立“安全对话”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需先深呼吸10秒,用“我注意到……”代替指责。例如:“妈妈看到你刚才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这会让客厅很难走动。”避免贴标签(如“你真懒”),而是描述事实,降低孩子的防御心理。

大黄蜂教育

第二步:用“有限选择”替代命令

孩子抗拒的往往是“被控制感”。大黄蜂老师建议,将指令转化为选择:“你是想现在收拾玩具,还是5分钟后和妈妈一起收?选一个吧。”这种策略赋予孩子掌控感,同时明确行为边界。

第三步:用“自然结果法”代替惩罚

让孩子体验行为的自然后果,比打骂更有教育意义。例如,若孩子因赖床迟到,家长无需催促或责备,只需平静告知:“老师规定8点到校,现在出发可能会错过早读。”让孩子承担迟到被老师提醒的后果,比打骂更能激发内驱力。

后续转变:从“对抗”到“合作”

三个月后,这位母亲再次联系大黄蜂老师,声音里满是惊喜:“现在孩子犯错,我会先深呼吸,然后问他‘你觉得该怎么解决?’上周他打翻了牛奶,居然主动拿抹布擦地,还说‘妈妈,下次我会小心’。我们终于能好好说话了!”

大黄蜂教育

大黄蜂老师认为,孩子的“犟”不是天性,而是对失控感的反抗。当父母放下“以暴制暴”的执念,用理解替代指责,用规则替代权威,那些曾被体罚磨灭的亲子温情,终会重新流淌。教育不是驯服,而是唤醒——唤醒孩子内心对规则的敬畏,对父母的信任,以及对自我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