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撸铁”引热议!儿童力量训练的科学边界在哪?
发布时间:2025-09-12 21:45:46 浏览量:3
一段5岁“小孩姐”在健身房认真“撸铁”的视频火爆网络,收获数万点赞。视频里,小不点稚嫩的面庞与专注撸铁的反差萌,瞬间点燃全网。与此同时,8岁女孩轻松抱起60斤的狗狗当“杠铃”,攀岩少女徐一伊精悍的八块腹肌,以及练跆拳道自然练出肱二头肌的栖栖,让“小孩哥”“小孩姐”成为健身圈的新晋网红。
然而,评论区里,担忧与质疑如潮水涌来:“孩子真能这样练?”“会不会压得不长个儿?”儿童健身,特别是力量训练,究竟该踩油门还是踩刹车?
医学专家探讨:小身板能否扛铁?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儿童撸铁健身,与收益相比,风险是不是更大?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李卫平教授直言,绝大多数孩子不宜进行成人式“撸铁”。儿童骨骼生长关键部位骨骺尚在发育,肌肉肌腱相对脆弱,加上心理认知未成熟,承受大重量极易受伤。除了专业运动员从小训练的需求以外,大多数人儿童并不合适。他建议,儿童可选择“轻撸铁”——0.5-1公斤小哑铃、俯卧撑等利用自身体重的训练,与成人“上量”严格区分。
作为营养学专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叶艳彬主任指出,儿童肌肉量本就在自然增长,应以有氧运动为主,以提升心肺功能、结实身体。过早抗阻训练,她担忧可能干扰骨关节发育,引发骨骼畸形风险。
据了解,所谓的抗阻运动也称为抗阻训练或阻力训练,是指激活具体肌肉群对抗外来阻力的一种运动类型。抗“阻”不仅指克服附加的外来重量,如哑铃、杠铃、固定器械等,还包括克服自身重量,因此抗阻运动具有提高力量素质、练习方式多元化的特点。
研究颠覆大众认知:儿童从抗阻训练中获益
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体能训练科研人员王兴芝向记者介绍,儿童青少年进行力量训练,也就是抗阻训练是可行的。NSCA(美国体能协会)大量的研究,也证实了儿童青少年进行适宜的力量训练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尤其是垂直方向的力量训练,可以促进他们的骨骼生长,有助于其身高的增加。
记者在知网上搜索,发现学术界却认为,儿童力量训练有更多的可能性。沈阳师范大学于宏达、杨鑫悦、于晶发表的《抗阻运动提升儿童青少年脑智的可行性及途径研究》中提到,传统观念上人们认为未发育成熟的骨骼无法应对抗阻训练引起的负荷,而损害孩子的身体发育。而这是一种持续存在的误解, 相反抗阻运动是十分安全且必要的,并且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抗阻运动在增强骨骼肌肉的同时对脑智发展也有着独特意义。
于宏达的研究表明,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抗阻运动是相对安全的,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与爆发力、改善心血管风险状况,同时提高运动技能和表现。而在《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中也指出儿童和青少年每天应参加 1 小时或更多的中度至剧烈的体育活动,并且每周应进行 3 次或更多次的肌肉和骨骼强化活动。
对于小孩哥和小孩姐稚嫩的面庞与八块腹肌反差萌,很多人不理解。“儿童青少年进行力量训练,其肌肉力量的增长主要是来自于神经肌肉募集的增加,因为这个时期他们的激素水平低,还不太会引起肌肉肥大。”王兴芝解释道。
聚焦重点:不是不能练,关键在怎么练
儿童健身房热潮的破局点,在于厘清“科学”与“蛮干”的边界,到底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不宜做?力度在哪里?
首先要明确儿童健身的目的是什么?福建宁德少年体校刘红云在《少年儿童举重训练策略探析》中指出,儿童抗阻训练核心是神经激活与动作学习,打造协调、平衡的运动基础,绝非追求肌肉维度。而且儿童举重的训练需从全面基础动作起步,负荷必须严格匹配发育阶段,采用科学进阶模型(如12周三阶段计划)。专家还特别强调了规范动作是防伤基石。也就是说,儿童抗阻训练也一定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儿童抗阻训练可以利用自身体重或者使用器械作为负荷进行。”王兴芝表示,进行抗阻训练有两个大的原则:首先,要进行有质量的指导,动作模式一定要正确。其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先评估他们的运动能力,刚开始进行抗阻运动,以重复举起10-15次的力量大小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负荷。
专家强调,根据个体的需求目标,运动负荷一般以5%-10%的速率增加,而且建议每周是2~3次不连续的运动频率。同时儿童青少年进行抗阻训练一定要有成人的监督和指导,并且要确保周边的运动环境是安全的。“抗阻运动之前要做好动态热身,运动之后要做好放松。”
当然,对于单纯性肥胖儿童,可不只是举铁那么简单。研究证实,对超重儿童,“有氧+抗阻”组合才是改善体脂、血压、血糖及血脂的最优运动处方。有氧运动可选择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篮球、足球、舞蹈等;力量训练则推荐俯卧撑、平板支撑、引体向上等自重训练,若使用器械,建议以弹力带、小哑铃等低负荷设备为主。
“目前临床中,极少见因健身撸铁而受伤的儿童案例。当下,孩子们能规律参与体育活动已属难得,他们选择适宜的运动量,进行科学锻炼以促进健康成长。”李卫平教授补充道。他的观点揭示了一个更深层问题——当前儿童更多的是需要专业人士指导的科学运动和锻炼。
文| 记者 张华
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