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胫腓骨骨折后成角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5-09-12 17:23:59 浏览量:2
01
就诊情况
患儿女,4岁,外伤致左小腿肿痛畸形伴活动受限6小时。
查体:局部畸形压痛(+),末梢血运可,皮肤感觉可。
X线片:左小腿骨折
诊断:左胫骨中段骨折、左腓骨青枝骨折
治疗:天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夹板外固定。
复位前X线片:胫骨中段骨折完全移位,骨折远端移位至腓侧、腓骨中段青枝骨折。
02
复位情况
复位方法:采用天医正骨夹挤分骨、提按手法进行复位,首先纠正胫腓侧移位,两助手对抗牵引,将骨折远端由腓侧向胫侧推挤,此时正位像纠正,侧位像中骨折远端位于掌侧,然后运用提按手法,将骨折近端由背侧向掌侧按压,骨折远端由掌侧向背侧提纠正掌背侧移位。复位后予长下肢膝上踝关节轻度跖屈位石膏联合小腿中立位超踝关节夹板固定。
复位后X线片:骨折对位对线基本纠正。
03
随访情况
1周后X线片:骨折位置维持尚可,向后成角约3.6度。
2周后X线片,向后成角约5.9度。
5周后X线片,向后成角约9.3度。
8周后X线片:骨折临床愈合,去除外固定,患肢逐渐负重功能锻炼。
6个月后X线片:骨折端塑形,残留轻度后成角,约7.1度。
随访患儿功能恢复良好。
04
讨论分析
1.关于儿童胫骨干骨折复位可接受的角度,《洛克伍德-儿童骨折》中给出如下建议:
《洛克伍德-儿童骨折》
2.伴完整腓骨的胫骨横向骨折通常稳定且较少移位,此病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生逐渐的向后成角移位,分析可能原因:
(1)骨折形态因素,骨折形态为锯齿状,复位后各锯齿间相互嵌插,难以解剖复位;
(2)外固定因素,在大多数不稳定性儿童胫骨干骨折的愈合早期,应将膝关节固定屈曲位45°,踝关节应保持一定的跖屈,放松小腿后侧肌群以防止骨折端向后成角,此病例在石膏固定过程中,膝关节固定角度不当可能是造成后期成角移位的因素;
(3)患者居家护理因素,在下肢垫枕抬高患肢时,垫枕位置靠近远端,骨折端受长时间重力因素逐渐向后成角。
3.儿童骨折常常有强大的塑形能力,但胫骨干骨折成角的重新塑形常常并不非常彻底,尤其是对反屈成角的容忍度更低,因此在治疗胫骨干骨折时应尽量追求解剖复位。
4.本例若要纠正后成角应在何时介入,采取什么方法?
5.6个月时胫骨仍有7.1度后成角,大家觉得能完全塑形吗?
作者:夏立雷 赵洪洲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为什么要投稿?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医学之路!是为了与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让传播知识成为一种习惯,是“玖玖骨科”让你投稿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