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2岁娃突发下肢瘫痪 重医儿童医院一招重启“学步路”

发布时间:2025-09-12 17:23:22  浏览量:2

9月11日,江小妹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获悉,该院成为为一名陷入“下肢瘫痪”困境的2岁患儿实施硬膜外脊髓电极植入术,帮助其重新开启“学步路”,而这也是国内目前实施该技术的最小年龄患者。

医生为患儿手术

今年2月一天,佳佳父母发现原本活蹦乱跳的佳佳突然右腿软弱无力,“结果到了第二天,孩子就完全无法下床走路了,哭闹着要背起来。”佳佳爸爸回忆说。

随后,佳佳父母带着孩子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是脊髓血管畸形引发脊髓出血和损伤,进而导致下肢瘫痪。

在外院,佳佳接受了血肿清除术以及血管畸形切除术,并在当地医院进行了一个月的康复治疗,但是下肢功能的恢复进展十分缓慢。

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治疗,佳佳父母带她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继续治疗。1个月后,佳佳的下肢运动功能有了明显的改善,膝盖可以弯曲,但双腿还不能主动伸直,双足无法背屈,肌肉也存在萎缩的情况。

治疗期间,康复科与神经外科针对佳佳的病情开展会诊,神经外科周建军副主任医师提出脊髓电极植入神经调控术,这种技术就是在患者后背脊柱里装上 “神奇电极”(硬膜外脊髓电极)。

简单来说,这个细电极藏在脊柱里面,像个“神经遥控器”,能悄悄给脊髓发送电信号,在长期电刺激下,可以改善脊髓功能,帮助患儿增强康复效果,缩短康复进程。

这个电极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在人体脊髓里藏着个“运动小马达”(脊髓腰膨大区的CPGs网络),大脑没有发送指令时,也能负责协调腿伸直、弯曲的交替动作。佳佳的“马达”因为生病“转不动”了,而电极发送的电信号,可以重新帮它激活。同时,它还能让神经之间的“信号路”更通畅,再配上康复训练,就能慢慢唤醒“沉睡”的运动能力。

但是目前国内脊髓电极植入术主要应用在成人的慢性疼痛方面的治疗,近年来不断有机构尝试应用于肢体功能恢复及促醒方面的治疗,并没有应用在幼儿患者身上的先例。

技术的“跨界”背后,是医生敢于突破常规的大胆创新和患儿父母的信任。今年6月,佳佳成功植入了脊髓电极。

患儿可自主在床上爬行

术后一周,佳佳能慢慢伸直双腿,并抬离床面。

术后两个月,配合康复治疗,佳佳的腿不仅能伸直,脚背也能自主弯曲了。

患儿状态良好

“原本我们计划需要做二期手术,但一期手术后孩子的运动功能改善已经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决定为其拔出电极。”周建军副主任医师说,孩子年龄还小,恢复潜力大,继续坚持康复训练,日后完全有希望能站立、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