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金熊猫奖动画片单元评委速达:成都动画创作土壤非常优质
发布时间:2025-09-12 16:51:54 浏览量:1
9月12日至13日,第二届金熊猫奖在四川成都举行。本届金熊猫奖设立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四大单元,共征集到来自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的5343部作品参评,其中海外作品占比73.2%,充分彰显了该奖项的国际影响力和多元包容性。
本届评审委员会由27位国内外影视文化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和专家学者组成,整体阵容专业权威,受到业界、媒体与公众的广泛关注。9月12日,动画片单元评委速达接受媒体采访,围绕入围作品特色、爆款动画《浪浪山小妖怪》的成功密码等话题发表见解。
谈及本届金熊猫奖动画片单元的提名作品,速达用“精彩纷呈、多元包容”概括其特点。“入围作品涵盖艺术短片、系列剧集、动画电影等多种类型,题材丰富且艺术表达新颖,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也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腻刻画。”她提到,评审过程中,评委们因不同作品产生的观点碰撞,不仅是艺术审美的交流,更是跨文化视角的融合,充分体现了金熊猫奖的国际影响力。
今年暑期档,《浪浪山小妖怪》的爆火成为中国动画行业的热门事件。作为该片的艺术顾问,速达解析了其走红的关键:“这部作品脱胎于《中国奇谭》,核心是抓住了‘共情’二字。创作者精准洞察当代人的生活困境,用‘小妖怪想离开浪浪山’的故事,映射出年轻人对突破局限、追寻自我的渴望——这种对‘成长与迷茫’的细腻表达,让观众能从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强烈共鸣。”
在艺术风格上,《浪浪山小妖怪》的“中国风+现代元素”融合备受好评。速达强调,这源于上美影“传承中国动画学派精神”的创作宗旨:“从人物设定到故事讲述,再到水墨意境的美术呈现,我们始终从中国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同时结合现代动画的技术与审美,让传统与当下碰撞出独特魅力。比如片中的场景设计,既有古典绘画的留白意境,又有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节奏把控,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当被问及成都的动画创作环境时,速达给予高度认可:“成都的动画创作土壤非常优质,不仅聚集了大量年轻创作人才,还拥有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她透露,上海美影已与成都创作者展开多项合作,如新版《雪孩子》动画电影、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的《燃比娃》等项目,“四川有很多美景和优美的人文故事,比如说大熊猫,可以激发很多人的创作灵感。”
速达
对于中国动画的国际传播优势,速达认为动画片具备“天然的跨语言属性”:“动画可以通过动作、画面和情感表达传递核心思想。比如《大闹天宫》的3D版在美国调色时,当地团队被蟠桃园的意境和仙女的表演震撼,这正是中国美学的独特吸引力。”她强调,中国动画要实现更好的国际传播,需在坚守文化自信的同时,找到“人类共同关切”的情感内核,“用角色故事打动观众,再让观众主动去了解背后的中国文化,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最后,速达谈到《中国奇谭》第二季的进展,透露该系列已创作完成,预计明年初与观众见面。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实习生 谢宇宏 编辑 曾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