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央视揭露有害“危险玩具”,原料含毒,儿童常接触,你家有吗

发布时间:2025-09-10 01:51:59  浏览量:1

慕斯蛋糕、奶油泡芙、海盐奥利奥……这些甜点看着就挺诱人的吧?

这些在父母心里被当成“解压宝贝”的东西,实际上却可能成为孩子身边那隐藏着的“隐形毒药”。

主要成分硼砂只要摄入1到3克,就可能让成年人出现中毒反应,而儿童误吞5克就可能危及生命!

可是,这么危险的玩具居然在家庭和学校里都挺火的,电商平台上销量都破十万,天天陪伴着孩子们。

央视紧急曝光这个消息,你家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东西啊?

01

这几年,软泥玩具变得特别火,小朋友们都喜欢玩解压软泥。

这些里面啊,就有气泡胶、水晶泥(也叫假水)和捏捏乐啥的多种多样的产品。

它们的可塑性非常强,一捏一拉一扯就能变出各种不同的形状,玩的时候还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

再加上迷人的色彩和趣味十足的感觉,那些喜欢做甜点、手工的小朋友们可是越玩越爱,舍不得放手呐。

有人说呀,超级好玩,冰冰凉凉的,玩上了就不舍得走啦!

因为实在火得不行,学校周边的许多商家都纷纷开始卖起这款产品了。

在电商平台上,卖出“10万+”的单店可是比比皆是,业绩都挺不错的。

就在它火起来不久,有不少家长反映,这玩意儿不仅有刺鼻的气味,孩子玩完之后还会觉得身体不舒服。

有些人身上只出现点点小疹子,看着就像是过敏似的。

要是症状严重一点的,就可能直接伤害到身体。

去年有个抖音上的大V说过,他家7岁的孩子玩类似的东西后就过敏了,两只手都溃烂了,烂得不成样子,还爆出皮来。

那年在武汉,有个9岁的孩子,把软泥不小心揉到眼睛里,结果导致眼角膜出点问题,后来视力恢复了,但左眼只勉强到0.08。

也就是说,五米远的地方,她连视力表上最大的那个标志都看不清楚,生活中带来了挺大的麻烦。

就这么一块不起眼的泥,竟然能带来这么大的危害,这可真让人咋舌。

直到央视曝光出来,提醒大众之后,才知道里面潜藏的危险。

不久前,央视财经的记者们对这件事展开了调查。

记者们找到那个贴着“医用成型水”标签的起泡胶卖家,顺便问了问,这个成型水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再问一嘴,商家说,他们用的“医用成型水”其实就是把硼砂粉和水兑在一块儿调出来的。

不仅仅是这家,整个行业的大部分商家都用的基本上都是硼砂水。

其实,硼砂水虽然被医院用来做消毒和抑菌的工具,但那距离真正的医用标准还是差得远。

因为它毒性挺大的啊,就算不是吃进去,皮肤长时间或大量接触,也会引起中毒反应。

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肾脏造成的伤害,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的正常发育。

更令人担心的是,这些水晶泥中用到的硼砂粉,完全属于三无产品,没有任何生产资质。

既没有标明生产日期,也缺少生产商的信息,更没有任何合格证书。

为了找到能生产出这种硼砂水的商家,记者在济南、郑州、成都等几个地方展开了实地调查。

在当地超市、文具店和批发市场调查后发现,这种产品的厂家大多都有虚构厂名、厂址,甚至伪造检测报告的情况。

像“泥趣多”这些商品,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根本查不到任何信息!

这些虚假厂商制作出来的产品啊,基本上就是一些看上去挺“花哨”,但实际上质量差、用料差、性能差的货。外观上可能还挺像模像样地,可以用起来,问题一个接一个,根本经不住用。说白了,就是一堆“冒充货”,让人看着挺高大上,实际用了之后挺失望。

02

为了解清楚这个事儿,记者特意拿市场上买的4款自制软泥成型水去检测,检查结果显示硼元素的迁移量都超过了标准。

“泥泥特工”那款成型水里硼元素的迁移量达到了2527mg/kg,远远高出国家建议标准的8倍,而最离谱的一款居然超标了19倍!

这么吓人的产品,孩子们根本防不住,怎么能让家长安心把他们拿去用呢?

除了水晶泥之外,央视也同时曝光了它的相关衍生品。

像捏捏乐的甲醛超标最高竟然达到50倍,水晶泥(假水)里的硼迁移量也超出了标准6倍。

里面,捏捏乐还被模仿成各种食物样子,比如华夫饼、奶酪、冰激凌、蛋挞啥的。

要是被娃娃弄破了或者误吞了,后果可就不堰塞了。

自从软泥玩具火起来以后,全国范围内已经发生了几起中毒事件。

这些有害的东西为什么能大摇大摆地作为儿童玩具出现在市场上呢?背后的一些原因,真是令人沉思。

有人说“有需求就有市场”,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软泥玩具能在儿童市场站稳脚跟,也正是因为大家的需求撑起来的。

农村的孩子们娱乐渠道不多,大部分家庭也不舍得花钱买玩具。

这些软泥玩具不光长得挺有趣,价格还特别实惠。

大概几块钱就能搞定一个,就算坏了也不会觉得心疼。

要知道,这些地方的某些家长文化水平不高,识别能力也有限,情况更是如此。

只要是打着解压或者益智的标签,不管里面的成分是啥,都觉得挺不错的,就想着给孩子买回去玩玩。

这才让软泥玩具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动力。

主要原因就是那些商家太“无良狡诈”。

在这个平台上,那些卖软泥的商家从来不会特意说这是儿童专用的玩具。

他们一般用“DIY手工教程”或者“解压玩具测评”什么的来吸引流量,把那些毒软泥套装包装成“手工材料包”去卖。

这样一来,就能巧妙避开平台对“儿童玩具”这块审核的限制。

一旦消费者察觉到孩子有点不舒服,又提出质疑,线上卖家一般会以“使用方法不当”或者“个体过敏”的差异为借口,拒绝退钱。

甚至直接把商品下架、关掉店铺,消费者维权变得难如登天,最后只能作罢了。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还得得从家长那边着手。

家长们得明白哦,廉价并不代表划算或者物超所值。这点的心里有数。

如果一味地追低价,让孩子用上那些有害产品,最后的结果只能说是亏大了,毕竟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

所以挑选玩具的时候,得优先考虑那些有3C认证、成分标注得一清二楚的商品。

玩的时候要一直盯着,防止孩子咬玩具或者揉眼睛,玩完立马就得洗手。

如果发现孩子皮肤有红肿、呕吐之类的反应,得赶紧带去看医生,还要留存那玩具的样品,好方便追责对吧。

要是真觉得买高质量玩具有点吃不消,那就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这样也挺不错。

这比让孩子玩那些劣质玩具伤害身体要强得多。

结语:

总结一下,软泥玩具流行的根源还在于家长的一片好心,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制作、销售这些玩具的商家,就没有责任了。

如果没有他们铺天盖地的宣传,这种有害的玩具也不会在孩子们之间火起来,甚至变成了社交的必备品。

所以,这事儿得靠整个行业共同努力,监管部门得加强把关,商家要负责任,家长也得多留个心眼儿。

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