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亲子关系,自带边界感
发布时间:2025-09-11 20:15:46 浏览量:2
曾有一个新闻引发了广泛讨论:
.
杭州一位18岁女孩因赖床不起,父亲一怒之下拍摄了一段短视频,并发到了家庭群里。如果你是这位女儿,但自己的父亲却一脸不以为然,甚至表示“这还不是你不听话”造成的么。此时,你会有何感受?
.
心理学者武志红老师曾经说:很多中国式的家庭常常是共生关系,边界感模糊,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陷入死循环。
.
有句话叫做: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
如果你翻开《不强势的勇气》,你可以看到
.
典型的心理控制有四种呈现形式:
.
第1种,限制表达。主要体现在不允许孩子说话,而是让自己滔滔不绝地疯狂输出;或者总是打断和主导谈话,用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隐秘一点的父母,虽然在假装倾听,但肢体却摆出一副对孩子话题“不感兴趣”的敷衍姿势。
.
第2种,内疚感引导。通过引发子女的内疚感来对子女进行控制。比如“你看因为你成绩考得不好,你爸爸的高血压都犯了。”又如“你这种做法,让我和你妈妈怎么在老师面前抬得起头?”
.
第3种,撤回爱。也被称之为“有条件的爱”。倘若子女的表现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父母就表示“不要你了”或者“不再喜欢你了”。这种撤回爱的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内心感觉自己不值得被爱。
.
第4种,不承认情绪。孩子骑自行车摔了一个跟头,疼得留下了眼泪。有些父母非但不来关心孩子的伤势,还在旁边轻描淡写,说:“有什么好哭的”。
.
当然,很多父母都是在无意间对孩子使用了心理控制,要解锁这四种控制,父母要学会建筑边界感。
.
第1是空间边界感。比如有些孩子已经成年了,却仍旧会和妈妈(或者祖母)挤一张床;一些家庭一家五口,使用的都是同一个牙刷杯、洗澡也用一条毛巾。更夸张的是,接近成年的女儿明明在用洗手间,爸爸却若无其事地到洗手间里进行剃须。
.
以上这些,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
第2是能力边界感。很多中国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以至于在生活上给予了孩子过渡的“关怀”,让孩子除了“做题能力出众”,其他能力丧失殆尽。
.
《基业长青》的作者,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曾说:最杰出的企业家,追求制造时钟,而非成为报时人。同样的,厉害的父母,也要在亲子之间筑建能力边界感,授孩子以渔,而非授孩子以鱼。祝福你,也能成为优秀的父母。
.
如果你想做优秀的父母,强烈建议读一读这本《不强势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