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AI动画一个月,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谈一下AI创作短片的感受
发布时间:2025-08-16 17:50:38 浏览量:1
用AI做短篇动画已经一个多月了,简单聊聊真实感受。网上总说“AI一键出大片”,但实际做起来才发现:想做有质量的短片,照样得爆肝。几分钟的片子磨几天很正常,越长的越费时——这和传统短片制作其实没区别。唯一的不同是:现在这支“队伍”里,导演、编剧、美术、剪辑全是你自己+AI协作。
工具?必须“全家桶”上阵!
目前没有哪个软件能包办全流程。想质量过关,就得像拼乐高:写剧本用 DeepSeek 或豆包,画分镜靠 Midjourney 或即梦,做动态上 Runway 或可灵,剪辑还得 剪映 精修。如果只想随便出个视频,一个软件也行——但咱们想认真做,就别图省事。
质量?关键在你“插手”多少!
AI真没那么“智能”!它像块好钢,但刀锋得你磨:
你文笔好?多改剧本(AI生成的只是毛坯房);
你懂镜头?死磕运镜指令(动态全靠你描述);
你会画画?反复调画面参数(抽卡10次是常态);
你剪辑强?后期节奏才是灵魂(AI剪辑像机器人念经)。
你越擅长传统技能,AI作品上限越高——没错,绕一圈又回到基本功了。
成本?免费?想多了!
“零成本做大片”?不存在的!几分钟短片花几十块很正常。追求细节?一个镜头生成十几次,成本直接飙升(比如可灵高清模式3.5元/5秒)。
搞笑的是,我本职做动画,公司早用AI了,但有时宁愿不用——因为烧钱又花时间!
门槛?低的是按钮,高的是脑子!
小白能快速入门吗?能!找个老手带,半天就能捣鼓出片子。但想作品不显“塑料感”?还得回头学分镜、光影、叙事节奏…这才是隐藏关卡。
说到底,AI没颠覆创作,而是颠覆了“一个人做不到”
以前拍短片?拉团队、找投资、耗半年…现在,只要你有故事要讲,一个人+AI就能搭出舞台。
如今圈子里的创作者,多数是为爱发电——用短片记录生活、表达态度。当AI替你扛下技术重活,你终于能专注当“讲故事的人”。
所以别被“AI神话”吓住。它真正的魔力,是让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成为“导演”。如果你心里也有想讲的故事,别犹豫!从今天开始,你的第一支短片,就差一次尝试。
(说明:纯个人经验分享,AI工具更新快,高手们轻拍~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