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给予我丰厚馈赠
发布时间:2025-09-11 11:17:06 浏览量:1
2021年,当我作为特岗教师第一次走进这所堤畔校园时,未曾想到这片土地将给予我如此丰厚的成长馈赠。
刚入职的我总是热衷于追求精美的课件、丰富的教学设计,认为只要我备好知识点、讲清重难点、上好一堂课,学生们便能成才,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反而和我的预期愈行愈远。老校长教导我,备课不能只备课本,一定要备学情,不仅要了解每名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要熟悉他们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这样才能教会一名学生,带好一个班级,影响一个家庭。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叫小智(化名)的学生,他总是用拳头解决所有问题,同学们见他都绕道走,批评教育效果不明显。通过家访,我找到了根源:小智是单亲留守儿童,跟随爷爷生活,家里的“教育方式”就是“打”。孩子的世界是成人世界的投影,他只是在复制“解决问题”的方式。发现问题后,我展开与小智爷爷的漫长沟通过程:每天接送小智时面谈一次,每月家访一次。同时,我让他负责班级营养餐的发放,为他创造展现自己的机会。慢慢地,小智的笑容多了,与人相处融洽起来。
除此之外,村中还有一些特殊孩子需要格外呵护。多重残疾的小雨(化名)无法到校上课,我就送教上门,教她认字算数,给她家人介绍国家的特殊教育政策。她的家人最初将我拒之门外,后来流着泪对我说“好久没有人这样陪我们聊天了”。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责任——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连接家庭与社会的桥梁。
刚和学生接触时,我发现他们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对数学完全不感兴趣,于是我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教学几何图形时,我带学生们去测量篮球场的周长、计算菜地的面积;教学统计知识时,我让学生们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制作成统计图表;讲解体积概念时,我们一起计算门口的玉米网能装多少粮食……原本枯燥的数学公式变得生动有趣,不仅提高了学业成绩,还培养了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主动帮助家长计算农药用量,有的学生甚至能帮家长估算家里小麦的产量。
为了给乡村孩子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我和同事们努力开足、开全课程,让科学课、计算机课、劳动课不再是课表上的“摆设”。最让我自豪的是,我们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端午节包粽子、冬至包饺子、中秋节做冰皮月饼……不仅能让学生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让许多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温暖。
未来的日子里,我愿继续做大堤旁的一盏“明灯”,用青春点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