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时期的文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5-09-10 15:22:22  浏览量:1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每一个孩子就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的心里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创造的源泉。”苏联大学前的文学教育比较普遍,学生从八年级就可以进中专,也可继续接受基础教育。他们的文学课叫俄罗斯文学或祖国文学,分量非常重。尤其是儿童时期的文学教育,受到了重视。很多孩子从小就接触文学作品,算是在文学方面有了一定的启蒙。反观我们国内现在的文学教育,似乎儿童时期的文学教育并不理想。

五十年代的俄罗斯文学教材搜罗丰富的文学作品,诱导学生读大量的作品,在阅读和品评中开启性灵,培养审美感知能力,雕琢和谐向上的心灵。不管是普希金的诗歌、传记还是莱蒙托夫的诗歌,果戈里的小说和戏剧,屠格涅夫的小说,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的作品,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都进入了俄罗斯的文学课。连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作品、涅克拉索夫的作品也都进入了文学课。他们文学课的收益是非常大的,起码拨响了儿童心里的诗的琴弦。儿童阅读很多文学作品之后,会增强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能力,会更加热爱祖国,有的甚至可以搞一些文学创作。欧美的儿童小时候大多会读一些童话,睡觉前爸爸陪着讲故事,每天讲一个故事,算是一种文学的启蒙。大人当着孩子面说话的时候,嘴里不能带脏字。儿童正处在心灵发育完善的阶段,需要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哪怕不能读原著,也要读一读图画版的、简化版的等等,起码可以知道名著中的故事以及人物形象。倘若父亲或母亲能够指导儿童阅读,能够给他讲一些书中的故事,就算是一起经历了文学的启蒙。每个人对世界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儿童对世界的认识似乎和大人完全不一样,超越了功利化的想法,进入了美丽的想象境界。文学正好符合了儿童看待世界的角度,给他们提供了很美好的瑰丽的想象世界。倘若儿童没有读过文学作品,长大以后很可能会产生人格缺陷,不是小偷小摸,就是打架骂人,还有就是在家啃老,不愿去工作,不服管教,有的甚至会出现自闭症。

我们现在的儿童教育有一些偏激,很容易出现重理轻文的现象,和大层面重理轻文的现象有关系。为了发展科技,很多大学削减一些文科专业,增添理科专业,而且理科专业的招生人数逐渐增多,出现了重理轻文的倾向。很多家庭让孩子小时候做物理实验,做化学实验,搞一些数学运算,要培养孩子成为理科方面的人才。这种培养有着偏激化的倾向,却往往忽略了文学教育,忽略了孩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完善,也忽略了孩子美丽的想象。虽然很多孩子小时候都会听家长给讲故事,但讲故事的能力不一样,方式不一样,孩子接受之后产生的想象也不一样。有的家长只会讲蹩脚的老故事,翻来覆去就讲一个故事,以至于孩子掌握的故事比家长掌握的故事还要多。一些农村的家长不会带着孩子看书,也不会给他们讲故事,而是扔给他们一个智能手机,让他们玩手机,他们就不闹了。很多农村的孩子很小就会玩手机,有的玩成了近视眼,还有的离开手机就不能活。而城市的孩子要进各种辅导班,要学习钢琴、绘画、游泳、跆拳道等等技能,还要偷着进文化课辅导班,甚至要找老师搞一对一辅导。

不管城市还是农村的孩子,都缺少文学教育。即便城市的家长在休息的时候带着孩子到图书馆看书,也照样只是看一些简单的图画书,没有给孩子讲故事,也没有引导孩子由浅入深地阅读文学名著,当然文学教育就缺失了。倘若让孩子从小就阅读《西游记》或《水浒传》,读一些图画版,读一些白话版,他们就会简单了解书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等到他们到了初中阶段,就可以阅读原著,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文学鉴赏能力就上去了。倘若让孩子小时候读一读梁实秋的散文,读一读海子的诗歌,还诱导他们写一写诗,那么他们将会对这个世界产生无限的眷恋,认为这个世界不是普通人看到的那样,很有可能是丰富多彩的。孩子会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方面,会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孩子的思维非常敏捷,有时候还有直觉,凭借直觉就能直达事物的真相,由原因看到结果,而不会像成年人一样经过反复论证、 反复推敲,才能得出结果。儿童的思维具有跳跃性,而诗歌本身就有一定的跳跃性,就像跳舞一样,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

倘若儿童从小接受文学教育,从小写一写诗歌或散文,写一写科幻小说,就很可能以后成为作家。即便有的成不了作家,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会有很大的改变,不会那么庸俗,起码不会以钱和权为标准来衡量身边的事物,而是看到超越功利性的文学意义。外国人大多重视诗人,对诗人肃然起敬,甚至把某些诗人当成国宝,而国内却不重视诗人,尤其不重视当代诗人,以至于很多当代诗人都去写剧本赚钱了,写小说赚钱了,而不再写诗了。这种状况是文学的堕落,或者说是在资本的运作之下,在权力的管控之下,文学出现了堕落。儿童很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很容易模仿大人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很容易受到权和钱的影响,变得非常功利和世俗。倘若让他们从小接受文学教育,还要诱导他们搞一些文学创作,那么他们将会变得充满阳光,天天发现新事物,获得一种别人体验不到的快乐,而且会以超功利的视角来看待世界。而在这方面,国内的儿童文学教育恰恰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只是注重教育的功利性,重理轻文,最终弄得很多儿童不会讲故事,也写不出好的故事,不会展开想象,也不知道高雅的文学殿堂究竟有多少经典。

但愿国内的儿童文学教育能够发展起来,但愿人们不要那么功利和世俗,用文学点亮心灯,也点亮儿童心里的那盏灯。倘若每一个儿童都接受了文学教育,都从小就阅读文学经典,还要搞一些文学创作,那么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和认知水平将会获得空前的提高,民族荣誉感和创造力将会无限增强。希望儿童文学教育蓬勃发展,也希望每一个儿童心里诗的琴弦能够拨响,发出动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