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亲子冲突到和谐,只因知道啥时候跟萌娃说对不起
发布时间:2025-09-09 08:23:48 浏览量:1
我做幼儿园老师好些年,接触过不少家长和孩子,发现很多家长在跟孩子道歉这件事上特别难开口。我先给大家说说三个常见又让家长犯难的场景。
在幼儿园里,有一次两个小朋友抢玩具。一个孩子妈妈觉得自家孩子抢别人玩具不对,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了孩子。可后来发现是对方小朋友先动手抢的,自家孩子只是在捍卫自己的东西。但这位妈妈当时就拉不下脸跟孩子道歉。辅导作业也是个容易起冲突的场景。孩子一道题怎么都做不对,家长急得不行,开始指责孩子不认真、笨。可后来发现是自己讲解的方法有问题,可道歉的话就是说不出口。还有在公共场合,孩子闹脾气,家长一时没控制住情绪,对孩子大吼大叫。等冷静下来,心里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可就是难以向孩子低头。
了解了这些让家长难以开口道歉的场景后,咱们再来看看2023 - 2025年育儿研究的新发现。现在的育儿理念更强调情感引导,而不是强制孩子认错。以前很多家长觉得跟孩子道歉会没面子,孩子会不听话。但新的理念认为,家长向孩子道歉是一种责任担当的示范,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尊重。这不仅不会让孩子变得骄纵,反而会让他们学会正视自己的错误,培养责任感。
知道了新的育儿理念,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个四步道歉法,还有不同年龄段的适配方案。
第一步是事实复盘。就拿辅导作业的例子来说,家长可以跟孩子说:“刚才我辅导你作业的时候,因为你一道题没做对就冲你发火了。”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出来,让孩子知道你清楚自己错在哪了。
第二步是情感确认。接着上面的例子,家长可以接着说:“我那样发火,让你心里肯定不好受,觉得很委屈吧。”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
第三步是补救共创。还是这个例子,家长可以说:“我们重新来看看这道题,我换一种方法给你讲,咱们一起把它做出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弥补之前的错误。
第四步是后续跟进。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看看孩子是不是真的从这件事里走出来了。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方法也不一样。3岁以下的孩子,可能不太懂家长说的话,这时候可以通过拥抱、亲亲等肢体语言来表达歉意,再加上简单的话语,比如“妈妈刚才不对,抱抱宝贝”。5岁以上的孩子,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要引导他们一起制定补救方案。比如在抢玩具的事情里,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我还做了一个不同年龄段道歉教育对照表。3岁以下,肢体安抚为主,语言简单;3 - 5岁,语言解释加肢体安抚;5岁以上,引导共同解决问题。
不过,有些道歉方式是不对的。我给大家列举三种常见的错误方式以及改进方案。
有的家长道歉的时候很敷衍,只是简单说一句“对不起”,没有任何情感和行动。比如家长在公共场合吼了孩子,事后只是随口说了句“对不起”,孩子根本感受不到家长的诚意。改进的方法就是按照前面说的四步道歉法,认真对待。
还有的家长道歉的时候会指责孩子,说“我都道歉了,你还想怎样”。这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不是真心道歉,反而会更加委屈。正确的做法是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一起解决问题。
另外,有些家长把道歉当成控制孩子的工具,说“我道歉了,你以后不许再这样”。这会让孩子觉得道歉是一种交易,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应该让孩子知道,道歉是因为做错了事,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最后说说道歉教育对孩子责任意识的塑造。孩子是看着家长的背影长大的,家长向孩子真诚道歉,就是在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当孩子看到家长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且积极弥补,他们也会学会这样做。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遇到问题就不会逃避,而是会勇敢地承担责任。就像抢玩具的例子,如果家长处理得当,孩子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而不是一味地争抢。
总之,跟孩子道歉这件事看似小事,其实意义重大。希望家长们都能学会正确地跟孩子道歉,为孩子的成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