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95后”特教老师照亮特殊儿童成长路

发布时间:2025-09-10 10:22:49  浏览量:2

转自:邯郸新闻网

十年守护“星星的孩子”

——“95后”特教老师照亮特殊儿童成长路

9月8日,在邯郸市丛台区星光特殊教育培训学校,孩子们或牵着老师的手走进教室,或抱着玩具奔向活动区,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在这热闹场景的一角,学校党支部书记段瑞正埋头翻看工作日志,笔尖在笔记本上认真标注着每个孩子的近况——这是他近十年来从未改变的日常,也是他守护“星星的孩子”成长的一个缩影。

2016年,从邯郸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后,段瑞怀揣着对特殊儿童的关爱与对特教事业的热忱,毅然踏入特殊教育领域。参加工作以来,他以“尊重、耐心、担当”为准则,精心开展日常教学与康复训练,陪伴孤独症、智力发育迟缓等特殊儿童成长,成为这群“星星的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温暖引路人。

这位“95后”特教老师频获殊荣。4月30日,段瑞荣获全国“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7月10日,他荣登河北省“双争光荣榜”。近十年的坚守与专注,让他成为特殊教育领域当之无愧的青年榜样。

段瑞在给孩子们上课。

做特殊儿童的“贴心人”

“尊重孩子就是帮助孩子”,这是段瑞始终秉持的教育理念。每天清晨7点30分,他总会提前来到学校,仔细翻阅每个孩子的康复日志,根据孩子们的近况精心准备当日的教学内容和教具,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孩子们。

说起这份坚持,却藏着段瑞鲜少与人提及的挣扎。2016年初登特教岗位的他,也曾打过退堂鼓。“上班前两年,每天面对孩子出现的刻板行为、不能静坐到凳子上配合进行言语训练的沉默,还有家长们焦虑又充满期待的目光。”段瑞说,有一次,为了帮一个孩子练会简单的发音,他连续引导了一个月却毫无进展。深夜整理康复日志时,想到同龄人或许在更轻松的岗位上收获满满,他不止一次问自己:“这样的坚持真的有意义吗?”

直到遇到了豆豆(化名),这个孩子改变了段瑞的想法。当时,2岁多的豆豆被确诊为孤独症倾向,入园时不仅完全不与人交流,甚至不会发出完整的音节,父母带着孩子辗转多地进行干预训练,几乎耗尽心力。段瑞接手后,为豆豆制定了详细的语言训练计划,从模仿简单的口型、发“啊”“妈”等单音节开始,每天用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把小手放在自己喉咙上感受发音的震动,一遍又一遍重复引导。半个多月过去,没有任何突破。段瑞也曾陷入沮丧,但看到豆豆妈妈偷偷抹泪却依旧坚持送孩子来训练的时候,他咬着牙告诉自己:“再多给孩子一点时间。”

转机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午后。那天,段瑞像往常一样轻声引导豆豆说“妈”,当他一次次重复时,豆豆的小嘴巴突然动了动,然后用稚嫩的声音吐出了一个字:“妈……”段瑞愣了一下,随后马上把豆豆的妈妈叫进教室,再次引导。这一次,豆豆看着妈妈的眼睛,清晰地喊出了“妈”。那一刻,豆豆妈妈瞬间红了眼眶,紧紧抱住孩子泣不成声。段瑞站在一旁,看着这对母子,突然明白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对这些孩子和家庭来说,他的坚持,或许就是照亮孩子未来的那一束光。

工作中,段瑞主攻2-7岁儿童感觉综合训练和个别化训练,他深知每个特殊儿童都有独特的需求与特点,因此会深入了解每一个孩子,为他们量身定制专属康复方案。5岁的洋洋(化名)被确诊为孤独症倾向,伴随智力发育迟缓,初入校时无法与人目光对视,更不愿与人交流,只会重复简单的话语。针对洋洋的情况,段瑞展开为期两个月的针对性训练。经过不懈努力,洋洋不仅能清晰说出“妈妈再见”,还能从1数到10,认识了多种日常物品。一次,洋洋因不喜欢唱“生日歌”默默落泪,段瑞及时察觉并引导他表达内心想法,鼓励洋洋勇敢说出“段老师,我不喜欢”。在段瑞看来,推动特殊儿童社会化,关键在于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尊重他们,避免过度“特殊照顾”带来的无形歧视,让孩子们在平等与尊重中成长。

段瑞在给孩子们上课

做特殊儿童的“翻译官”

在感觉统合训练集体课上,面对不同程度的孩子们,段瑞化身耐心的“翻译官”,努力解读孩子们行为背后的需求,为他们搭建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毛毛虫爬行训练’是感觉统合训练中的重要课程,旨在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段瑞在一次训练中,发现果果(化名)和糖糖(化名)因不喜欢被束缚的感觉,哭闹不止,陪读的家长们也束手无策。“有的时候家长不理解孩子们的行为,我们就化身孩子们的翻译官,把孩子的想法转述给家长。”段瑞第一时间安抚家长情绪,向他们解释孩子哭闹背后的行为需求,强调训练不必强迫孩子,只要动作到位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当感统课后孩子们主动帮忙收拾凌乱的教室,当老师手指受伤时学生宸宸着急地关心,这些温暖的瞬间,都成为段瑞坚持下去的动力。在段瑞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下,自2016年以来,已有270余名特殊儿童成功进入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120余名儿童顺利升入普通学校就读。“看到孩子们走出自我封闭的空间,自信地融入社会、有尊严地生活,我更加坚定了投身特教事业的决心。”段瑞说。

“特殊教育是一场‘静候花开’的漫长旅程,尽管常被称为‘无花果’事业,但我始终怀着希望。”段瑞说。在日常教学中,段瑞时刻关注孩子们的细微反应,以“用心接纳、悉心疏导”的态度,帮助孩子们改善情绪行为问题。他坚信,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就能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理解他们的“语言”。

段瑞在给孩子们上课

勇担社会责任传递温暖

除了专注于校内教学与康复工作,段瑞还把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延伸到校园之外。他与团队教师一起探索“培训—就业—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为大龄孤独症人士搭建就业平台,孵化的公益创业项目“蜗牛米琪——助力心智障碍青年就业”,已帮助40余名残疾人实现辅助就业。该项目不仅多次获得省级奖项,还荣获2024年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公益创业赛铜奖。

每年的全国助残日、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学校组织开展公益活动,段瑞与团队教师都会积极参与,目前已累计组织公益活动40余场。“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特殊群体,少一点偏见,多一点包容,帮特殊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段瑞说。

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到如今荣获多项荣誉的特教先锋,段瑞用坚守与付出,守护着“折翼天使”,为特殊群体点亮希望之光,为特教事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在特殊教育领域书写奋斗的青春篇章。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牛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