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温情司法守护妇女儿童权益
发布时间:2025-09-09 15:53:32 浏览量:2
在湘西州的青山绿水间,闪耀着“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的光芒。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湘西州法治建设的高度肯定,更是司法为民理念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湘西州两级法院以司法温情守护山乡妇女的笑容、托举少数民族孩童的明天,让公平正义在武陵山区落地生根。
法治融民俗,文化解心结
“这是我老石家的祖传银饰!按苗家规矩,既然咱们离婚了,苗饰就得归还我!”在凤凰县禾库镇崇寨村的吊脚楼里,石某激动地指着桌上精美的银饰说。
“这是聘礼!我们结婚这么久,苗饰我戴了多年,凭什么还给你?”龙某争辩道,眼圈微红。
前不久,在这所由老木屋临时布置的“院坝法庭”,一场关乎苗家女儿婚姻权益的特别调解,在乡亲们的见证下进行着。凤凰县人民法院法官吴金星没有急于判决,而是将目光投向身旁的“寨老”石占先和民俗专家吴保群:“阿普(苗语:公公),在苗家婚嫁里,这银饰承载着什么?”
“它是祖先的眼睛,家族的血脉!”石占先声音低沉而庄重,“姑娘戴上出嫁,是娘家的托付与体面;婆家送出,是珍视新妇的承诺。它是结亲的信物。”
“按照祖传银饰归属传统,这苗饰倾向回归原家族,维系神圣性,关乎文化认同。”吴保群补充道。
吴金星随即用苗语释法:“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支持特定条件下返还贵重彩礼。石先生要求返还祖传银饰,于法有据,也合传统。”
随后,吴金星话锋一转,看向龙某:“银饰的意义,在‘结亲’与‘传承’。亲不在了,让它完整回归石家,继续传承使命,是否也是对你们姻缘的尊重?”
“阿普说得对,它终究是石家的根,我还给你!”龙某逐渐释然。
“用苗家理断事普法,听得懂,道理透,事情顺!”围观乡亲龙照阳的感叹,道出了“法律﹢民俗”融合解纷的生命力。那些祖辈传下的规矩与法条相呼应,让冰冷的法律条文散发出乡土的温暖,让纠纷化解既有温度又有力度。
走稳“平衡木” ,温情唤归途
“孩子才40天,她就出走!一分钱不出,一眼都不看!”6月中旬,龙山县人民法院调解室里,丈夫刘某满脸焦虑和愤怒。
“月子里的难听话,谁受得了?”妻子李某低头绞着衣角,言语哽咽。
听到两位当事人的抱怨,法官田周瑜敏锐捕捉症结:“孩子爸,你要抚养费是真要钱,还是想逼孩子妈回来?”一句话戳破僵持的表象,让双方紧绷的情绪松动,也为后续从情感与责任双重视角化解矛盾打开了缺口。
“是想让她回来!”没有犹豫,刘某吐露心声。
坐在调解室的龙山县妇联有关负责人轻拍李某手背,柔声细语宽慰道:“妹子,你的委屈,我都懂。你俩都是刀子嘴豆腐心,话像刺扎中间了。”
“为了孩子,我再试试。”李某低声道。
见气氛逐渐缓和,田周瑜适时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要求李某定期探视孩子,妇联同步回访。
同一天,保靖县人民法院办公室气氛凝重。法官龙诗按下录音笔,孩童委屈的声音响起:“爸爸,为什么你很少给我打电话?你很久不看我,我快忘了你的样子……”
听到儿子熟悉的声音,当事人彭某声音颤抖:“法官,不瞒您说,我怕回家丢人,只想多挣钱寄回去……”原来,彭某曾获刑,释放后便外出务工,疏于关爱子女。
“钱能代替拥抱?孩子需要能依靠的实在父亲!情感需求比钱重百倍!”龙诗递上《家庭教育指导令》,责令彭某:“每周至少两次有效联系,每两月探视一次同住三天,每三月报告情况。这不是冰冷附件,而是‘责任清单’。法律在提醒、帮助、要求你重学为父之道!”
我州法院深化“治愈式”家事审判,以州县乡村四级维权网为依托,将司法关怀延伸至土家苗寨每个角落。近两年,联合妇联调解68件家事纠纷,让破裂的家庭关系渐趋弥合;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761份,既亮明法律底线,又传递人文暖意,用刚柔并济的司法实践,为妇女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法院用心用情走稳司法‘平衡木’,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石佳分析指出,家事无小事,家事即国事。家庭的病变,会表现在社会的肌体上;而社会的病变,又会折射到家庭生活中。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协力同心,方能共赴事功。
照亮“少年港” ,情暖大山心
7月上旬,细雨蒙蒙中,泸溪县解放岩乡的泥泞小路上,州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曾瑞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多走走、多听听、多看看!想想怎么给孩子们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心里少一点恨,多一些爱!”近年来,这条路,早已印满他作为“未成年人保护先锋队”队长的足迹。
10多年前,一对夫妻遇害,留下3名孤儿。得知情况后,曾瑞第一时间协调民政部门,落实政策、安排救助,并坚持不定期走访。
州中级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心,催生了3年前“未成年人保护先锋队”的成立。从此,很多像曾瑞这样的法官,更深地投入到案件办理、普法课堂和诉后帮扶中,用脚步丈量未成年人维权之路,用真心守护童心。
“法槌连着沉甸甸的责任。我的左手是爱心,右手是法律。只要孩子们需要,我愿永远做倾听者、疏导者、守护者。”曾瑞道出心声,法官不仅要坐堂问案,还要将审判从法庭延伸到庭前庭后。
法治建设,既要治已病,更要治未病。在湘西大山,如今随处都是鲜活的“普法课堂”。
“怎样辨别学生欺凌?”“遭遇侵害怎么办?”新学期来临之际,凤凰县崇文中学课堂上,该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崇文中学法治副校长刘席宏耐心解答着学生们的疑问。
2024年,68名院庭长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校园普法百余场。模拟法庭、法院公众开放日、送法进校园……一次次“请进来”和“走出去”,法治的种子,让法条变故事、庭审成课堂,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命题。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案件背后,都牵系着广大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彭建民表示,近年来,湘西州两级法院聚焦主责主业,深耕民族法治沃土,从家事纠纷的温情调解到校园普法的生动课堂,从“四级维权网”的织密筑牢到“治愈式”审判的深化拓展,每一项举措都是在护航“半边天”和呵护“少年的你”,让每一名妇女心怀勇气、乘风破浪,让每一个孩子逐梦青春、扬帆远航。
来 源:团结报
编 辑:彭 勇
审 核:付喻玮
签 发:向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