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越是盯着孩子学习,他越是学不好?
发布时间:2025-09-09 12:08:09 浏览量:1
每到晚上七点,就“亲子对峙”的时间了。
孩子坐在书的一边,你坐在书桌的另一边,看着他写作业。还没写几个字,他就开始内心躁动,玩起了橡皮。你压制不住怒火说:“能不能专心点。”过来十分钟,本子上还没有写下一个字,你终于忍不住了:“抄写有那么难吗?又不是让你默写!”
孩子低着头,不敢看你,而你怒不可遏,血压在飙升。多少个家庭,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的场景。但是就是这么天天盯着,作业还经常无法完成,成绩还是提升不上去。反而孩子还越来越磨蹭,原本生龙活虎的,一提到学习,整个人就蔫了,家庭亲子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到底哪里出来问题?该怎么盯孩子学习呢?
为什么家长愿意盯着孩子学习,主要原因还是背会深深的焦虑。担心孩子不好好学习,怕孩子落后于人,怕将来考不上好的学校,怕他未来的人生还像我们一样艰难。所得直白一点,是我们家长每天拼尽全力,生活仍是一塌糊涂。不希望孩子再踩我们踩过坑,期盼孩子能有出息,希望孩子能比我们过得好。所以,紧盯着孩子的学习。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我们越盯孩子的学习,孩子的成绩越差,亲子关系也越差。
试想一下。你在工作中,被领导或者同事一直在背后盯着,稍有差池就一顿呵斥,你会是什么反应。这让我想起一些电影中的场景,奴隶主手持鞭子,盯着一群奴隶干活,哪个奴隶稍微慢一点就筹集鞭子。感觉是不是非常的相似?你都不喜欢这样的场景,孩子同样也不喜欢。被人盯着学习,学习已经不在是自己的事,而成了为父母学。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的初中生,你越盯着,他就月叛逆:“我就不学!”
我的学生时代,最怕的是考试时又老师站在我旁边盯着,虽然我没有作弊,但是会导致我紧张,大脑一片空白,连手心都开始出汗。当家长盯着孩子学习,大多孩子也会紧张。人一紧张,大脑就僵住。就算平时会做的题,一紧张也就忘。你坐在旁边,周围的空气都快凝固了,他怕算错、怕写慢、怕你突然的批评。这种压力下,学习效率怎么可能高?
学习本来应该是非常有趣的事情,解出一道难题的成就感,读懂一个故事时满满的收获感。被一直盯着,学习从兴趣变成了一种负担。再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反而变成了一场应付家长的任务。
除了盯学习,还有就是盯成绩。只看到孩子成绩的变化,考得好,那是应该的,要继续努力。要是考得不好,下场一般都会比较惨。初中阶段的孩子,虽然家长不会再大打出手了,但是还是会有不少的家长,会一顿言语输出。还不如打几下痛快。
家长到底该怎么做?其实,除了盯着孩子学习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个监工,而是一个盟友。
1.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试着慢慢放手。跟孩子说:“这是你的作业,你自己安排时间,你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完成,我们开始计时,需要帮助的时候我都在。”孩子开始写作业,然后计时开始。到计时完成,督促孩子整理作业,收拾书包,及时休息,不能影响第二天的上学。可能一开始他会拖拉,甚至完不成,被老师批评。但只有经历过这些,他才能学会为自己负责。
2. 要能发现孩子的努力
别总说“你真聪明”,而是说“你这道题解法很有创意”、“今天很专注”。特别是在考试后,不要只盯着成绩,要发现孩子的付出和努力。成绩有波动时正常的,只要肯努力学,下次肯定会比这次成绩更好。让孩子明白,努力比天赋更重要。这样他才会不怕难、愿意挑战。
3.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周末节假日,不要全被补习班占满了,可以带他去科技馆、看看纪录片、一起读本有趣的课外书。当他发现学习能和好玩的事联系起来,学习的动力才会从心里长出来。
4. 做孩子的情绪加油站
让孩子知道:无论考得好不好,爸爸妈妈都爱你。学习出现问题,一直查找原因,并解决问题。千万不要站在问题的一面,打击孩子。失败了可以一起找方法,难过了给他个拥抱。当他内心有安全感,才敢在学习上勇往直前。
最后,放下焦虑,相信孩子。
你的价值不在于培养出一个满分孩子,而在于成为一个情绪稳定、能给孩子支持的妈妈爸爸。你有自己的生活、爱好和工作,孩子也需要看到这样一个完整的、快乐的你。
有时候你不盯了,他反而学会了自己走路。有时候你退一步,整个家的天空都开阔了。
与所有焦虑中的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