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直接读 vs 间接用,让萌娃读自卑与超越有益吗?

发布时间:2025-09-07 10:12:35  浏览量:1

前阵子,一位心理学教授跟我倒苦水,说他一直觉得《自卑与超越》这类心理学经典特别好,就早早让女儿读。结果呢,女儿不仅没变得更自信,反而有了社交恐惧,在学校总是独来独往,不敢跟同学交流。这事儿让我意识到,让4 - 8岁的萌娃直接读这类书,可能不像我们想得那么简单。

这个阶段的孩子,抽象思维才刚开始发展。按照皮亚杰的理论,他们正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理解能力有限。而《自卑与超越》里的理论表达很抽象,像“自卑情结”“社会兴趣”这些概念,对孩子来说就像一本难懂的天书。所以啊,直接让孩子读这类书,他们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

不过呢,这类经典著作也不是毫无用处,我们可以换个方式利用起来。

在家庭场景中,家长能把书中关于合作意识、抗挫能力的核心观点,转化成睡前故事或者亲子游戏。有位家长跟我分享,她把书里合作的内容编成小动物一起盖房子的故事,每晚讲给孩子听。孩子听后特别有感触,和小伙伴玩时更愿意合作了。还有家长把抗挫能力的观点设计成亲子游戏,比如让孩子走平衡木,遇到困难鼓励他们坚持,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了克服困难。

学校里,老师也能结合书中社会情感发展理论设计班级集体活动。我就设计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们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情感。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换位思考培养了同理心。有个原本自私的孩子,扮演照顾生病小伙伴的角色后,变得懂得关心别人了。

社会场景方面,我们可以用儿童绘本把抽象概念具象化。比如把“超越自卑”变成小动物克服胆怯的成长故事。我看过一本绘本,里面的小兔子一开始胆小,不敢参加森林比赛,在朋友鼓励下克服恐惧,最终取得好成绩。孩子们看了这样的绘本,很容易理解超越自卑的意思。

虽然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利用经典著作,但过早让孩子接触也有风险。孩子可能会误解书中概念,比如“自卑”,他们可能会把自己正常的小缺点放大,变得更不自信。也可能产生心理压力,理解不了书中深奥的观点又想弄懂,就会给自己很大压力。还可能影响价值观,孩子认知不成熟,可能全盘接受书中观点,而有些观点并不适合他们这个阶段。

那有没有更适合萌娃的读物和互动方式呢?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适龄替代读物,像《大卫不可以》《我有友情要出租》《蚯蚓的日记》《猜猜我有多爱你》《小黑鱼》,这些书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良好的价值观。还有一些亲子互动模板,比如一起做手工、一起户外运动、一起看电影,在互动中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其实,让孩子接触心理学经典,重点不是记住理论,而是在他们心里种下思维的种子。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把理论拆解成具体的行为引导,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成长有益。这么多年接触了很多孩子,看到他们在合适的引导下越来越好,我也很有成就感。我相信,只要方法对了,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