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一周舆情热点:“最快女护士”言论引争议、儿童指纹水杯爆红、老人借厕猝死家属索赔21万……(8.30-9.5)

发布时间:2025-09-05 15:51:17  浏览量:3

□红网舆情中心(红网智库)出品

通过红网网络舆情系统检索,综合各网站、平台热点信息,经研判分析梳理,过去一周(8月30日至9月5日)主要舆情热点如下:

1.“最快女护士”言论引争议

红星新闻9月3日报道,近日,在2025年哈尔滨马拉松比赛上,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最快女护士”张水华,以2小时35分27秒刷新个人最好成绩,获得国内女子组冠军。赛后张水华哭诉“望领导支持调休跑马拉松”的视频引发讨论。在张水华的个人抖音主页上,标注有“路跑签约品牌361°”。据了解,基于双方发展路径的调整,361°与张水华的合作已暂告一段落。舆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出言都应该保持敬畏,不要撩拨情绪的敏感点,更不能试图从中引流。另外,张水华该不该得到这么严重的“惩罚”?每个人心中恐怕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不得不强调,多些包容心态,就事论事,更有利于建立平和理性的讨论氛围。舆情指数情况如下:

2.纸质火车票将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日报网9月2日报道,近日,“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根据铁路部门规定,9月30日之后,纸质报销凭证将全面停用,由电子发票取代。与传统纸质凭证相比,电子发票的票面保留了旅客信息和行程信息,同时增加购买方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内容。旅客可通过铁路12306在线申请开具电子发票,无需线下办理,可重复下载和打印,避免发票丢失或损毁。对于部分网友担忧的:老年旅客是否会因此遭遇“乘车难”?12306工作人员回应称,旅客仍可在自助机打印行程信息单,查看发车时间、车次、座位号等信息。舆论认为,尽管过渡期止于9月30日,但服务民众的意识和措施,还在不断延伸。如何多一些有温度的引导,给不能很好跟上时代的人群多一些便利,是一个长期恒久的话题。这就要求铁路部门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前提下,多倾听民众声音,多提升服务水准,多扩展服务视野。必须明确,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铁路客运而言,每一个群体、每一个旅客的诉求都值得认真对待。舆情指数情况如下:

3.午休课桌椅国标出台

光明网9月4日报道,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GB/T 46016—2025)国家标准,标准明确了午休课桌椅的形态尺寸,比如上课时,小学课桌高度在455mm至730mm之间,中学课桌高度在565mm至790mm之间,椅子的座面宽至少达到360mm,以保证坐姿端正。同时,也规定了午休时椅子的形态、放倒的角度以及下方的空间,以兼顾学生学习与午休的舒适。舆论认为,午休质量的提升本质上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出台一个标准、更换桌椅那么简单。如果没有软环境的同步改善,单靠桌椅硬件的升级,效果恐怕会大打折扣。在公共政策设计中,我们需避免陷入“技术主义”的误区,要通过多维度、系统化的考量与周全的服务配套措施,让好政策落地生根。舆情指数情况如下:

4.儿童指纹水杯爆红

极目新闻9月2日报道,近日,多款需要识别孩子指纹才能解锁的“儿童指纹水杯”,成为不少家长追捧的开学新用品,并持续霸榜某电商平台儿童水杯热销榜。记者注意到,这些指纹水杯售价比普通的水杯高出近一倍,其宣传的卖点在于有效防止校园“恶作剧”,或避免“误饮共杯”,让孩子喝水更安全。有人认为是“智商税”,有人认为有用。舆论认为,虽说一款产品“有需求即合理”,但目前来看,指纹水杯的质量显然不尽如人意,其效果有夸大宣传之嫌,还容易在孩子之间制造攀比心理。孩子间因喝水造成矛盾的情况,可以说凤毛麟角,商家所渲染的“防止被投放不明物体”“被同学误喝导致细菌感染”等,不过是为了给家长制造焦虑。正如有网友所言,“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是基础,没必要处处设防”。舆情指数情况如下:

5.五旬阿姨考取法大研究生?校方:查无此人

新京报报道,近日,一名网友发文称,54岁的自己耗时30年从河南县城考到北京大学圈,并晒出手捧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图片,引发大量关注。有网友被激励,也有人质疑真实性。9月4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核查,“没有50岁以上的、河南籍的学生”。该校招生办工作人员表示,研究生报名虽然没有年龄限制,但笔试后会有一轮面试,考查学生知识积累和深入研究的能力,“目前,我们没有接触到大龄考生。”记者注意到该网友社交平台内容已清空,上面显示“该账号因违反相关社区规则,已被禁言”。舆论认为,对此次励志故事造假事件,不能不了了之。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出手,重点整治剧情摆拍编造事件等问题,“54岁阿姨考上硕士”这类虚假励志故事,显然也属此列。人们期待相关方面对此事一查到底,查出是什么人在炮制这些谣言,若有人借此获利,也该依法依规予以处理,以儆效尤。舆情指数情况如下:

6.老人借厕猝死家属索赔21万

澎湃新闻9月3日报道,2024年8月,70岁老人黄某到广东佛山某健康管理中心借用厕所,之后老人在厕所中猝死。其亲属向该中心索赔213538.8元。但是,一审、二审法院驳回了家属所有诉请。法院认为,中心经营者和店员在发现老人如厕时出现异常后,及时拨打120、撞门查看,已尽到了合理限度的安全保障义务。无偿出借厕所是属于“好意施惠”行为,如果没有重大过失且已经尽到合理义务,不应当承担责任。舆论认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好事亦是如此。但诚如这起司法判决中所传递的信号那样,“好意施惠”者,但凡没有过错,那么其就一定会得到法律的力挺、一定会得到有力的保护。没了后顾之忧,做好事自然更有底气、更有动力。舆情指数情况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