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开学“心”适应 | 4步帮孩子告别“假期综合症”,轻松融入新学期

发布时间:2025-09-05 10:24:40  浏览量:1

“寒假余额不足,开学进入倒计时”——当熟悉的闹钟声即将取代自由的作息,不少孩子开始出现“晚上不想睡、早上起不来”“生活起居无规律、焦虑情绪难平复”等“假期综合症”。

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开学模式”,不仅是日程表的调整,更是对孩子身心适应力的考验。

如何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这一过渡期?本文结合 “接纳情绪、规律作息、放下手机、设定目标” 四大核心要点,为家长送上一份实用的开学心理调适指南,助孩子从容迎接新学期!

面对开学,孩子可能会说“不想上学”“担心作业没写完”“害怕新学期课程太难”。此时,家长的第一反应不是否定孩子的感受(如“有什么好怕的!”),而是先接纳情绪,再引导疏解。

✅ 家长这样说,孩子更愿意沟通:

当孩子抱怨“不想上学”时:
“妈妈知道你现在还想继续放假,突然要开学确实有点不适应(共情)。不过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让开学变得有趣一点,好吗?”

当孩子因“开学考试”焦虑时:
“你是不是担心即将到来的开学考试,没关系,这只是在给新学期画‘起跑线’,考得好能知道自己哪里强,考得有进步空间也没关系,妈妈陪你一起准备,好不好?”

关键:让孩子知道“焦虑是正常的”,家长是他们的“情绪树洞”,而非“批评者”。

假期里,孩子的作息往往被打乱:熬夜、赖床、三餐不固定……开学前突然强制“早睡早起”,容易引发抵触情绪。科学的调整方式是“渐进式过渡”,给身体和心理留足适应空间。

✅ 3个落地技巧:

作息“阶梯式”调整:
从开学前1周开始,每天让孩子比前一天早睡30分钟、早起30分钟(例如:目标是21:30睡、6:30起,可从23:00睡、8:00起开始,逐步过渡)。

三餐“定时定量”:
减少高糖、高脂零食,恢复三餐规律,尤其保证早餐营养(如鸡蛋、牛奶、全麦面包),避免因饥饿影响上午课堂注意力。

睡前“仪式感”培养:
睡前1小时关闭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用阅读绘本、听轻音乐、亲子聊天等方式替代,帮助孩子建立“睡前生物钟”。

假期里孩子沉迷手机、平板?开学后若不及时调整,容易导致上课走神、作业拖延。关键不是“禁止”,而是用“更有趣的活动”替代屏幕时间。

✅ 家长可尝试:

“电子设备换运动”:
约定“每天玩30分钟手机=完成30分钟户外运动”(如跳绳、跑步、亲子散步),既能消耗精力,也能减少对屏幕的依赖。

“家庭无屏幕时光”:
每天设定1小时“无屏幕家庭时间”,全家一起做手工、拼拼图、玩桌游,或让孩子分享假期趣事,用亲子互动填补“屏幕空缺”。

“开学主题手工”:
和孩子一起制作“新学期愿望卡”“课程表装饰画”,让孩子在动手过程中转移对手机的注意力,同时增加对开学的期待感。

“新学期要更努力”——这样的目标太笼统,孩子难以落地。帮孩子设定“具体、可实现的小目标”,通过“小成功”积累信心,激发对新学期的期待。

✅ 目标设定公式:“具体行为+时间+奖励”

低年级孩子:
“每天上课举手回答1次问题”“每周认识3个新朋友”“每天睡前自己整理书包”,完成一周可奖励一次亲子游戏时间。

高年级孩子:
“数学作业正确率提升10%”“每周读完1本课外书”“主动向老师请教1个不懂的问题”,完成后可奖励一次自主安排周末活动的机会。

关键:和孩子一起把目标写在“新学期目标清单”上,贴在书桌前,每完成一项就打勾,让进步“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