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护苗育才 | 蝉鸣盛夏,温情护航——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暑期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综述
发布时间:2025-09-05 09:56:25 浏览量:1
这个暑假,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依托女性社会组织在杭州、海宁、温岭等地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44场,通过个案管理、小组团辅等专业化服务形式,服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超2000人次,构建起“专业守护、家庭赋能、社会协同”的成长支持体系,让孩子们在这个夏天收获温暖与蜕变。
01
精准个案帮扶:
一对一守护,为“孤独小星辰”点亮微光
针对部分困境儿童面临的心理适应、家庭支持薄弱等个性化难题,组建“社工+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团队,建立“需求评估-方案定制-分层干预-长效跟踪”全流程服务机制,通过一对一深度介入,为困境儿童家庭破解困境、重塑希望。
小C(化名)来自低保边缘家庭,长期面临家庭照料不足、情感缺失的困境,出现情绪低落、社交回避、学业受影响等问题。社工通过3次深度访谈完成家庭生态评估,结合生态系统理论、认知行为疗法制定方案:每周1次心理辅导,用“画笔说心事”“情绪卡片配对”帮孩子疏解负面情绪;每月2次家庭访谈,引入系统家庭治疗,组织家庭优点分享会,指导家长学会倾听回应;鼓励参与集体活动建立同伴关系,促进社会融入;积极链接民政资源申请专项补贴,联动学校提供每周2次课业辅导。
经过两个月专业服务,小C变化显著,不仅主动参与假日小队活动、按时完成假期作业,还报名参加学校绘画社团,家庭氛围也从疏离变得温馨。他主动和社工分享:“现在我敢和同学一起做手工了,画画还被老师表扬,我想一直学下去。”
02
亲子团辅赋能:共学共成长,搭建家庭“连心桥”
面对困境家庭普遍存在的亲子沟通不畅、教育理念滞后、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策划亲子学堂、家庭协作工作坊等10余场团辅活动,通过理论讲解、情景模拟、实践互动,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在温岭某小学的“亲子同心・共育成长”团辅中,15组流动儿童家庭起初常因写作业拖延、沉迷手机等问题爆发亲子冲突,家长普遍采用“命令式”沟通,导致冲突愈发激烈。针对这种情况,设计6节递进式课程:先用动画短片解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帮助家长理解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再通过“非暴力沟通四步法”情景模拟,让家长分组练习,学会“观察事实-表达感受-提出请求”的沟通方式;最后组织“家庭梦想地图”制作,亲子共同规划陪伴计划与成长目标。
活动后,85%的家长反馈“不再吼孩子,会先听他说想法”,有家长分享:“以前总催孩子写作业,现在和他一起制定学习表,他反而更主动了。”孩子们也变得愿意表达了,不少孩子在心意卡里写道:“喜欢和妈妈一起做手工、聊学校的事。”
03
多元主题活动:
从课堂到实践,让成长“活力满格”
围绕安全守护、素养提升、社会融入三大方向,设计20余场多元化主题活动,涵盖消防安全、防溺水教育、非遗文化体验、科学启蒙、户外拓展等,让困境儿童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
“迷彩暖光成长营”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刚开始,部分孩子存在畏难情绪与社交退缩,不愿与同伴互动,结合孩子性格特点设计分层任务:队列训练中,对内向孩子安排1对1同伴结对,用“你站姿很标准”的正向鼓励帮他们建立自信;格斗训练时,通过情景模拟教孩子基础自护技巧,同时强调“规则与尊重”;体能挑战环节采用阶梯式目标法,从“坚持5秒”到“再试3次”,引导孩子突破自我;最后水枪大战中,设置“弹药补给站”“战术讨论区”,让孩子在欢笑中学会沟通协作。在一次次“我能行”的突破中孩子们不仅淬炼出坚韧品格、收获友谊,更重要的是在迷彩绿的浸润中厚植爱国情怀,真正实现了“身体强、意志刚、情感暖”的成长蜕变。
活动结束时,曾经退缩的孩子主动带领小组制定战术,沉默的孩子会帮队友递水,有孩子兴奋地说:“今天和大家一起完成任务,比赢了游戏还开心!”家长也反馈:“看到孩子主动和同伴交流,还回家讲活动里的趣事,感觉他开朗了好多。”
暑假期间,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还有:围绕家庭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亲子关系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电子产品的使用等主题持续播出“浙江家庭教育云课堂”视频课4节,开展省家庭家教家风基层巡讲16场,发布家庭教育科普文章17篇,开展亲子研学5期,育儿沙龙2期,省级家庭教育个案咨询服务17期,举办家庭教育个案咨询服务大集市1期,通过“普惠性宣讲+群体性多元活动+一对一专家咨询”累计服务儿童与家长超31万人次。
接下来,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将持续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多方资源,为孩子们打造“心理有呵护、家庭有温暖、社会有支持”的成长环境,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在关爱与守护中向阳而行。
来源/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编辑/宋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