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指纹水杯”锁住水,却锁不住成长的保障
发布时间:2025-09-03 21:31:58 浏览量:4
□张文妍(湖南大学)
新学期刚开始,一款“儿童指纹水杯”登上热销榜,成了不少家庭的“开学标配”。这款售价翻倍、需录入指纹才能打开的水杯,以“防恶作剧”“防误饮”为卖点,引发了网友热议:指纹水杯究竟是解决痛点的创新,还是家长焦虑催生的“智商税”?或许,比水杯更该“解锁”的,是家长对教育本质的思考。真正的安全,从不是将孩子隔绝在所有风险之外,而是让他们在试错中学会独立成长。
被网友热议的儿童指纹保温水杯,宣传“指纹解锁防恶作剧”“避免误饮共杯”及“蓝牙追踪饮水记录”等功能,且单价在200-400元之间,作为水杯而言这价格并不便宜。比起高价购买指纹水杯,家长教导孩子友善待人,不搞恶作剧以及“不喝他人饮料”的卫生常识,显然更有教育价值。在一些特定场景下,指纹解锁确实为水杯增加了一层安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因共杯带来的交叉感染隐患。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校园生活而言,似乎有些功能过剩。并且有购买过的家长分享,手指脱皮、沾水或没电时指纹就解不了锁,水杯就成了摆设。
水杯的蓝牙追踪饮水记录功能,对低龄儿童来说,还需要学习和适应过程,更多的是家长焦虑的投射,而非孩子真实需要。像指纹水杯的密封设计,儿童就可能失去了自己动手清洁的机会,甚至存在突发状况下无法打开而喝不上水的情况。相比之下,使用传统水杯的孩子可能更早学会尝试更多打开方式或求助他人。虽然打着安全旗号,却可能让孩子失去应对小风险、解决小问题的机会,这并非培养独立能力的好方式。
在儿童指纹水杯热销的现象背后,是家长们复杂且深层的焦虑情绪在推动他们买单。在当下,家长对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这种能够提供额外安全保障的产品自然容易受到追捧。校园安全事件虽属小概率,但一经报道便能引发广泛关注,让家长们如惊弓之鸟,将孩子身边的一切潜在风险都无限放大。指纹水杯“防误饮、防恶作剧”的宣传,精准戳中了家长对校园人际安全的担忧。比如,有家长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被同学恶作剧往水杯里放粉笔灰的经历,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遭遇类似情况,于是认为指纹水杯能杜绝此类隐患,让孩子在校园里“万无一失”。商家就将这种焦虑包装成科技卖点,推高产品溢价,但没有真正解决孩子日常用水的便捷性、耐用性等核心问题。
不仅仅是安全焦虑,近些年来还出现了各种看似贴心的产品,比如价格昂贵的儿童保健品,各种号称能预防近视的产品,防近视笔、防近视台灯等。这些所谓“神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过度依赖反而可能让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正常学习生活行为的正确引导,这些产品本质上是利用家长心理进行过度营销,华而不实。科技应该成为孩子探索世界、提升自我的真正助力,而不是缓解家长焦虑的工具,这才是科技与教育应有的结合之道。科技赋能,应该是能激发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不是用技术将他们“层层包裹”。
成长本就是一场不断试错、积累经验的过程。过度依赖科技产品进行全方位防护,孩子难以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家长们应理性看待这些“新物种”,不要盲目跟风购买,根据孩子实际需求选择合适产品,给予他们适当的成长空间。家长们也应认识到,过度保护并不利于儿童的发展,他们需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空间。同时,商家也应秉持责任,少一些营销套路,多一些真诚服务,共同为儿童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