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福州一儿童眼科诊室成“网红”,挂满患儿的画!

发布时间:2025-09-03 16:54:43  浏览量:19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涓/文 梁展豪/图

在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林泰南的诊室成了“网红打卡点”——四面墙壁被数十幅画作铺满,这些画作大多数出自患儿之手,诊室角落堆着孩子们送的手工、玩具,还有3D打印的“石矶娘娘”摆件,几张“少看平板”的保证书更是格外醒目。这个充满童真的诊室,不仅意外“出圈”,更在暑期儿童眼科就诊高峰时,创下月接诊4000人次的纪录。

从一幅画到满墙温暖

儿科诊室里的“双向奔赴”

去年年初,林泰南的诊室收到了第一幅画。一位戴远视镜的小患者,因频繁就诊与林泰南熟络起来,孩子爱画画,诊疗结束后主动把作品送给了他。

林泰南向记者展示他收到的第一幅画

“特别感动,就贴在了墙上。”林泰南没料到,这幅画成了“引子”——其他孩子看到后,纷纷主动送来自己的作品,有山海图,也有充满想象力的童话场景。久而久之,画作从一幅攒到三四十幅,窗台、门框都成了“儿童艺术展”的角落。

充满童趣的画作

后来,林泰南还会主动向孩子“讨画”。“遇到喜欢画画的孩子,我会问:‘下次能不能画幅你喜欢的东西给我呀?’”在他看来,这不是索取,而是给孩子的正向鼓励,“孩子的画藏在家里没人看,贴在诊室里,其他小朋友、家长会欣赏,我还会和他们聊画里的故事。孩子能感受到被关注、被认可,不仅画得更认真,连对看病的恐惧都少了。”

诊室内挂着孩子们的画作

为了回应这份心意,林泰南还会用小鸭子玩偶奖励配合检查、努力保护视力的孩子,而孩子们也会“回赠”:有叠得整整齐齐的手工折纸,有舍不得玩的珍藏玩具,还有位小朋友特意让爸爸用3D打印机做了“石矶娘娘”送过来。“这些不是普通物件,是孩子和我之间的信任证明。”林泰南说,每次整理诊室看到它们,就像看到孩子们就诊时放松的笑脸,“孩子们的心意,比什么都珍贵”。

从诊室画墙到爱心行动

带着孩子们把小善意变成大温暖

满墙画作中,几张“保证书”格外显眼:“每天少看30分钟平板”“周末和爸妈去公园玩”“多做眼保健操”。这是林泰南和孩子定下的特殊约定。

保证书是林泰南和孩子定下的特殊约定

“暑期一个月接诊4000个孩子,不少都是因为沉迷电子产品,近视度数加深了。”林泰南在诊疗中发现,孩子过度用手机、平板,不只是习惯问题,更藏着心理原因。林泰南说,很多家长忙于工作、疏于陪伴,孩子只能靠电子产品打发时间,久而久之既伤视力,又形成心理依赖。

“能让孩子写保证书的,都是我觉得特别乖、能守住承诺的孩子。”林泰南认为,比起医生和家长的反复说教,孩子自己定下的约定,约束力要强得多。他还在有1500多名孩子的家长群里反复引导:“改孩子的用眼习惯,不能只靠‘禁止’,得家长多花时间陪。一起跳绳、散步、做手工,孩子感受到关爱,自然就不那么依赖电子产品了。”

林泰南和孩子们的缘分,更不仅仅是看病的关系。他们还一起做公益,把诊室里的温暖,一点点带到了更多需要帮助的地方。一次偶然的机会,林泰南通过从事白血病救助的公益组织了解到,有白血病患儿因家庭贫困,面临治疗困境。想到家长群里有很多有爱心的家庭,他便发起倡议,号召孩子们用零花钱、卖废品的钱献爱心。“有的孩子把存了好久的压岁钱捐出来,有的和家长一起整理旧玩具义卖,短短一段时间就筹得2万多元。”

“我希望通过这些事,让孩子明白‘不以善小而不为’。”林泰南说,比起单纯治近视,他更想守护孩子的心灵成长——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形成正向的价值观,这才是能受益一生的事。对他而言,作为眼科医生,最大的成就感不是月接诊4000人次的数字,也不是诊室“出圈”的热度,而是能和孩子建立超越看病的信任,看着他们保护好视力,更带着善意健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