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更有温度 让儿童更加幸福
发布时间:2025-09-03 08:41:13 浏览量:2
作为首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型城市”、连续16年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湖南省长沙市一直把儿童成长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名片。在擦亮这张名片的过程中,长沙教育人历经20年逐步探索出儿童友好型成长环境创设的“双师双育·三方协同”模式,即教师以心理成长导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双师”身份,对学生和家长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指导教育的“双育”工作,提升学生科学学习的能力和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形成了“让生命更有温度、让儿童更加幸福”的教育生态和社会氛围。
儿童友好型成长环境创设的探索过程厚积薄发。“双师双育·三方协同”模式的形成历经4个阶段20年的探索,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儿童友好型成长环境的“长沙主张”。早在2005年,长郡中学、周南中学等一批长沙市中小学提出教师带头参与家庭教育指导的“授渔工作室”改革构想。同年,湖南卫视儿童亲子教育节目《变形计》正式播出,开启儿童友好环境创建的换位教育实验;2015年,长沙市提出校园育心的“360度支持体系”和家庭教育科学化支持体系,健全“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区联动”的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2020年开始进入广泛验证推广阶段。长沙市发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手册,进一步明晰“家长学校”标准化流程,同步建立了“长沙市教科院—区县教研室—基地校教研共同体”三级教研体系,开展跨区域教研活动。此后陆续建设了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依托的“双师双育”中心,并辐射到衡阳、宁乡等10多个地市;2022年长沙市入选第一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型城市”名单,2023年入选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改革实验区,2024年开发“双师双育资源共享平台”,2025年成立长沙市首个“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并覆盖长沙全域。至此,“双师双育·三方协同”创设儿童友好型成长环境的长沙主张、路径、模式辐射更宽、影响更广、作用更大。
儿童友好型成长环境创设的实现路径理实并重。围绕构建儿童友好型成长环境的总体目标,长沙市系统开展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一是构建儿童友好型成长教育环境系统模型,引领中小学开展实践,助力长沙入选第一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型城市”名单。二是创新教师“三维四核”“双师”能力模型,破解教师心育角色定位模糊问题,并将其纳入《长沙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五条措施(暂行)》。三是提出“家—校—社‘三域五阶’协同育人机制”理论,并纳入《长沙市教育局家校社协同育人2024年工作要点》。当前,长沙市已建成社区家庭教育服务站点150个,孵化家长互助组织近20个,促进新社会工作组织成立30余个,协同育人活动年均覆盖约20万人次。
儿童友好型成长环境创设的推广应用可仿可效。2024年长沙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显示,学生与家庭发展明显向好: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能积极应对和克服困难、能合理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绪。长沙市倡导“五育”并举,培育有正气、才气、朝气、灵气、底气的“五气”少年,这已成为全市儿童发展共识,并相继提出了“雷小锋,大德育”的思政品牌;长沙市长郡滨江中学的“‘一体双融六协同’家校社协同心育教联体”获评教育部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案例;公开出版发行的20余套家庭教育、心理教育地方课程丰富了“双师双育·三方协同”内容体系,200多所家庭教育指导示范校充实了学科心育融合教案库。“长沙‘幸福三重奏’——家庭友好、女性友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共融共促”正由“长沙经验”发展为“湖南模式”并上升为“全国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