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极简主义!86㎡的家,装修得干干净净,透着骨子里的高级
发布时间:2025-09-02 23:44:14 浏览量:2
86㎡的刚需房,三口之家住,是不是很多年轻人第一次买房的“标准配置”?我猜不少人跟我一样,刚开始看户型图的时候都皱眉头——客餐厅分离、过道窄、卫生间挤,总觉得“这空间怎么塞得下一家三口的生活?”直到看见这个案例,才发现:小房子的高级感,根本不是“装得多贵”,是“把每一寸空间都用到刀刃上”。
比如原户型的客餐厅分离问题,很多人可能想着“要不硬隔个书房?”但人家直接拆了隔断墙,做餐厨一体——围绕结构柱把餐桌、厨房、收纳串起来,入户视野一下子就开了,而且三联动玻璃门挡住油烟,又不影响通透感。你说妙不妙?之前我朋友家也是类似户型,硬隔了个小餐厅,结果每次吃饭都得侧着身子过,现在看这个改造,简直拍大腿:“我怎么没想到!”
再说说极简风最容易踩的坑——“看着空,用着乱”。但这家人的细节处理太懂生活了:玄关的洞洞板挂钥匙、包包,不用再把东西堆在鞋柜上;客厅的地台抽屉柜取代电视柜,藏起遥控器、零食盒,表面干干净净;阳台做洗衣区,嵌入洗衣机烘干机就算了,还加了洗手台——是不是戳中了很多“洗衣时要手搓内衣”的朋友?更绝的是主卧的床尾,把衣柜和梳妆台整合在一起,小空间里居然能放下“穿衣+化妆”两个功能,再也不用在卫生间挤着化妆了。
还有小朋友的房间,我特别喜欢那个阶梯式地台床!
之前总觉得儿童房要“满”,得放高低床、玩具柜,结果人家反其道而行——地台床占一半空间,剩下的给小朋友玩,阶梯还能当小椅子。衣柜下方留开放式收纳,小朋友自己就能把玩具塞进去,这不就是“培养独立能力”的隐形设计吗?我家娃现在三岁,每次让他收玩具都喊“够不着”,要是早看到这个设计,肯定照搬!
再说卫生间,很多小房子的卫生间都是“挤得转不开身”,人家改成干湿分离就算了,还做了不落地的盥洗区——不用蹲在地上擦柜底的快乐,谁用谁知道!
镜柜藏起护肤品,台面连个牙膏都不放,看着就舒服。
还有主卧的起夜灯带,暖黄的光不刺眼,半夜起来给娃盖被子,再也不用摸黑找开关,细节真的戳心。
其实我之前对“极简风”有误解,觉得就是“空无一物”,直到看了这个案例才明白:极简是“把没用的东西去掉,把有用的藏好”。比如地台床取代床架,省了床底积灰的麻烦;木饰面背景墙和纯白墙分色,增加层次感又不杂乱;无主灯设计拉高了层高,小房子也不会显压抑。这些设计不是“为了好看而好看”,是“为了生活而设计”。
有没有人跟我一样,之前觉得小房子做地台床会显挤?
结果人家主卧的地台床配深色护墙,反而拉深了空间纵深感;儿童房的木色斜面衣柜,既好看又能当“隐形收纳”。你看,好的装修从来不是“跟潮流”,是“顺着生活习惯走”——小朋友要跑要跳,就留活动空间;大人要收纳要方便,就做整合柜;甚至连起夜灯这种“小得不能再小”的需求,都能被照顾到。
现在很多年轻人装修都在喊“去家务化”“治愈系”,其实本质就是“让房子适应人,不是人适应房子”。比如这个案例里的洗衣区,不用端着盆子跑卫生间;比如玄关的洞洞板,不用翻遍包包找钥匙;比如儿童房的开放式收纳,不用每天跟娃“斗智斗勇收玩具”。这些细节加起来,就是“住着舒服”的秘诀。
看完这个案例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小房子的高级感,是“干干净净的实用”——没有多余的装饰,没有用不上的功能,每一样东西都刚好在它该在的地方。
比如客厅的弧形储物柜,没有直角的锐利感,小朋友跑的时候不会撞到头;比如主卧的衣柜+梳妆台,不用在两个房间之间来回跑;比如阳台的洗手台,洗衣的时候能直接搓袜子。
你说,这样的房子,能不越住越舒服吗?
能不透着骨子里的高级吗?
其实我们想要的“家的感觉”,不就是这样吗——干干净净,每一寸空间都藏着对生活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