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学习办公软件又慢效果又差?看看这 3 点你是否做到

发布时间:2025-09-01 08:32:21  浏览量:1

前些日刷到有人在网上提问寻求学习办公软件的方法,我总结了三点,今天也和头条号的各位朋友们分享下自己的这三点心得。

脱离使用环境去学习办公软件知识点,往往是你学的时候感觉是学会了——特别是现在的教程,大多是视频的形式,教程上面点哪儿你就点哪儿,只要不是马大哈,完全不动脑都可以把效果做出来——但轮到自己要处理实实在在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好像学的那些东西都用不太上了,又或者是又记不清楚是怎么做的了……

所以当你学完一个教程之后,一定要想一想,自己可能在真正的工作场景中的哪些环节可能会用到这个知识点?想清楚之后把教程里面教的案例背后的技术点位掌握,套到自己的实际案例中,再去复现一次。

就算一时半会儿想不到,也可以自己构想一个另外的案例,把这些技术点重新练一遍。

我之前学 PPT 动画,教程上一节课安排了两个案例,各自讲了一个知识点,我完成作业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开脑洞,把两个知识点融汇到一个作业里去完成。这就比机械的复刻一遍案例有效果得多。

比如老师讲替身动画营造纵深感,用了一个「小球绕柱」的案例:

讲多动画协同营造空间感,用了一个「皮球弹跳」的案例:

我就把两个作业融合到一起做了这么一个效果(请自动脑补 BGM):

因为是自己构想的案例,实际操作的步骤肯定就和教程上的步骤有区别了。在这种有区别的情况下,你都还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才说明你有点上道了,你是真正理解到藏在这些软件操作步骤背后的解决问题的逻辑,而不是无脑跟教程走了,那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大概率也能够独立处理了。

关于这一点,一个非常典型的反例就是很多新手习惯去收藏一些快捷键宝典,甚至去购买一些快捷键鼠标垫,试图靠死记硬背来背会这些快捷键,完全没有意义。

我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些人发帖吐槽办公软件升级之后不好用。我还以为多大个变化呢,居然很多人不习惯的点就是软件界面的 UI 改了,或者某个功能的位置稍微改了一下,这就能让他们大破防,到网上来一顿输出,然后还各种找方法返回旧版本,还把自己找到的用回旧版的方法拿来分享,下面还有一堆点赞感谢的……

如果说一个软件只是 UI 界面升级变化,你都适应不了的话,那新东西出来的时候你怎么去适应?比如现在各种 AI,对过去的工作流程几乎是颠覆式的。

就拿做 PPT 来讲,以前我也存了很多素材图片站点——比如几乎是 P 圈人尽皆知的三大免费可商用图片资源站点:Pixabay、Unsplash、Pexels——这些网站我都不知道多久没有打开过了……取而代之的是豆包、即梦……

只要还在从事相关的工作,就一定不要停止学习,不要害怕一开始的陌生,不要害怕离开舒适圈,打破惯有的工作流程。

如果担心因为对新的工具、新的工作流程不熟悉而影响工作进度,那就在工作以外去练习使用这些工具。

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就很计较,觉得在单位给钱的 PPT 我都不想做,你还让我下了班去做没钱的 PPT?他没想到自己学到的知识技巧也是值价的,而这些东西学到了就是自己的,将来也可以变成收益。

曾经有一年,一个做 PPT 自媒体的朋友要出社群周边,找了一些圈内的前辈(也包括我吧,我比较老),让大家每个人写几句话,作为给新人的提示。我就写了下面这段话:

放到现在,我觉得这个方法仍然适用。

一定不要忽视那些看起来很基础的功能。就拿 PPT 来讲,我在某书上,经常看到有人发的笔记,顶着《记录自学 PPT 第一天》之类的标题,内容就是做一个(ta 觉得)很炫酷动画效果……

拜托,你学 PPT 第 1 天你就跑来学动画吗……你这仅有的两行文字都还没居中对齐呢……

从元素上来讲,PPT 常见的元素有文字、形状、图标、图片、表格、图表……这些东西才是你应该扎扎实实去学的,只有先把这些基础的东西搞清楚了,把页面排版的几大原则熟记于心了,想要锦上添花,再去学习那些效果。

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动画是一种行为,而行为是需要主体的。如果这个主体都丑到没法看,你动得越厉害,越让人觉得恶心……

但是也挺无奈的,在网上很难有人给你讲基础,比如文本框的行距、对齐方式什么的,因为这些基础太无聊了,即便讲了数据也不会好。作者们本来就是为爱发电了,也大都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录的教程发出来只有一两个赞,其中还有一个是自己点的……

比如你看我讲 PowerPoint 如何做段落首行缩进 2 字符的视频(默认情况下只能设置缩进多少多少厘米,不同的字号很难判断设置多少厘米才是这个字号下的 2 字符),实用又基础吧,也还算是有点小技巧吧?

去年 12 月 9 号发布的,到现在才仅有 9 个赞(有一个还是自己点的),甚至比不过左边随便拍的,算是日常记录的这一条。

所以,大多数作者也就自然是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了。

因此真的想要打好基础,有的时候还必须是要脱离互联网,踏踏实实地去看一看书,比如我和秋叶老师合著的《和秋叶一起学 PPT》,厚厚的一本,新手需要掌握的基础都在里面。

这本书甚至因为讲得太基础,用的那些案例太考虑到零基础小白的水平,网上还有不少负面评价,说审美太落伍……

我只能说,有的人或许就是有点水平了就忘记自己当年做的狗屎一样的那个阶段。反正我是没忘的,我当年学 PPT 的第 1 个作品(作于 2006 年)到现在都还留着。

大概长这样:

谁还不是从啥都不知道的小白成长起来的呢,装什么呀……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虽然有预感这篇文章在如今这个算法时代,极有可能会因为缺乏各种「钩子」技巧导致数据很糟糕,但作为一名从教 20 年的老师,还是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哈哈哈,就当我是不忘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