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开门”也要“守门”
发布时间:2025-09-01 07:28:55 浏览量:3
转自:湖州日报
近日,湖州市儿童福利院举办“夏夜音浪”儿童友好社区音乐活动,吸引了包括社会儿童、孤困儿童在内的200余人参与。
创新“开门办院”,是“以人为本”儿童福利观的巨大进步。“开门办院”开的是什么“门”?在过去,福利院积累的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心理行为干预等专业资源和设施,可能存在一定的“闲置”或“专用”情况。“开门”后,福利院的角色不仅是抚养机构,更是整合社区资源、输出专业服务的爱心枢纽,大门向社区困境儿童、残疾儿童家庭等敞开,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极大提升社会效益,精准惠民。同时,“开门”打破无形高墙,为消除偏见铺路。一方面,院内儿童通过与社会频繁互动,获得了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交技能,为未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尤其是社区儿童,在互动中学会理解、尊重和接纳差异,培养了包容、平等的价值观。此举对未来构建包容性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把“门”推开的决不是“一阵风”,而是可持续的深度改革。
新增服务成本由谁承担?专业人员配置、安全管理、服务标准又该如何规范?事实上,推动儿童福利服务向社会延伸需要多部门协作,制定与政策配套的法律规范及专业服务体系,做好稳定的财政保障和风险共担机制等。“开门”易,“守门”难,唯有建起完善的长效机制,才能将好事办好、好事办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