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鸡娃密码’:正确的鸡娃方式是啥样的
发布时间:2025-08-31 08:00:29 浏览量:1
我见过太多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发愁的家长了。有次家长会上,一位妈妈满脸焦虑地跟我说,孩子才三年级,班里好多同学都在外面上各种补习班,她怕孩子落后,也给报了数学、英语课外班。结果孩子每天累得不行,成绩没明显提高,还不爱和父母交流了。还有些家长,为让孩子多学东西,把周末安排得满满当当,孩子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亲子关系也变得紧张。
现在的家长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到别的孩子学这学那,自己就坐不住,盲目跟风报班,进行填鸭式补习。可这样一来,孩子学得痛苦,家长也累得够呛,还不一定有好效果。这就是当代家长面临的教育困境,想让孩子成才,却不知道方法。
那面对这样的困境,该怎么办呢?在多年教学和与孩子们相处中,我总结出了儿童成长的三大黄金定律。
首先,日常习惯比填鸭式补习更重要。我有个学生,以前成绩一般,家长很着急。我建议家长给孩子设定固定阅读时间,每天晚上读半小时书,还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一段时间后,孩子阅读能力提高了,变得更有责任感,成绩也慢慢提升。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对成长是终身受益的。
其次,要根据孩子大脑发育规律调整教育策略。低年级孩子大脑还在快速发育,这时应侧重运动与兴趣培养。我班里有个小男孩,低年级时对画画感兴趣,家长给他报了绘画班。孩子在画画过程中,手部精细动作得到锻炼,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发挥。到了高年级,孩子思维能力需要进一步强化,就可以多做思维训练题,像数学奥数题、逻辑推理题等。
最后,建立良性亲子互动模式很关键。很多家长习惯对孩子强制要求,孩子不听话就大发雷霆,容易让教育演变成权力对抗。其实可以用“观察 - 倾听 - 建议”三步法。有一次,一个孩子和家长因为周末上兴趣班的事起了冲突。家长先观察孩子情绪和态度,发现孩子对这个兴趣班不感兴趣了。接着倾听孩子想法,孩子说觉得内容枯燥。最后家长给孩子提出建议,和孩子一起商量换个更感兴趣的兴趣班,问题解决了,亲子关系也变好了。
了解了儿童成长的黄金定律后,在实际的家校场景中该怎么操作呢?
在家庭作业辅导场景中,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作业做错就批评指责。其实可以换个方式。比如孩子数学题做错了,家长先观察孩子是知识点没掌握,还是粗心大意。然后倾听孩子解题思路,说不定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方法不对。最后给孩子提出正确建议,引导孩子自己找到答案。
在兴趣班选择场景中,家长别盲目跟风。可以先观察孩子平时的兴趣爱好,要是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就考虑让孩子学动漫设计;孩子喜欢唱歌,就报个声乐班。接着倾听孩子想法,问问孩子想不想学。最后根据孩子情况和家庭实际,给孩子提出合适建议。
当亲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家长要冷静,按照“观察 - 倾听 - 建议”的方法处理。比如孩子不想练琴和家长闹别扭,家长先观察孩子是太累了,还是对练琴有抵触情绪。然后倾听孩子心声,了解真实想法。最后给孩子合理建议,比如适当减少练琴时间,或者换个有趣的练琴方式。
按照这些正确的鸡娃方式去做,能看到孩子实实在在的成长蜕变。
我班里有个孩子,以前成绩中等,性格内向。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他,每天固定阅读时间,孩子知识面变广,写作能力提高。低年级时参加足球兴趣班,孩子变得开朗活泼,身体素质也变好了。到了高年级,家长注重思维能力训练,孩子数学成绩大幅提升。而且,家长和孩子建立了良性亲子互动模式,遇到问题一起商量解决。现在,这个孩子不仅成绩优秀,还特别自信,和家长关系也非常好。
还有一位家长跟我反馈,以前总是对孩子强制要求,孩子很叛逆。后来用了“观察 - 倾听 - 建议”的方法,亲子关系得到很大改善。孩子愿意和家长分享想法,学习也更主动了。
正确的鸡娃方式能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既能促进学业进步,又能培养综合素质,还能让亲子关系更和谐。家长们不妨试试这些方法,相信会看到孩子的成长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