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为啥突然叫停美收养中国儿童?一个真相,让人了解我国的良苦用心

发布时间:2025-08-30 20:54:38  浏览量:3

美国人领养中国小孩的事,大家多少都听过点风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2024年之前,好几万中国孤儿被送到美国那边去生活。

数据上,美国国务院统计过,从1999年到2017年,就有超过8万个中国孩子被美国家庭领养,其中女孩占了绝大多数,差不多85%。

那些孩子从福利院出来,能去国外过日子,很多人都觉得他们运气好,碰上了有钱有爱的家庭。

可最近几年,国家突然调整政策,基本停了这种跨国领养,尤其是对美国的。

2024年8月28日开始,除了外国人来华领养三代以内旁系同辈血亲的子女或者继子女,其他情况一律不送养了。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9月5日的记者会上还专门确认了这事,说这符合国际公约的精神。很多人纳闷,为啥突然叫停?

为什么以前允许美国人领养中国孩子。

那个时候,国家人口多,14亿人基数在那摆着,早年经济条件一般,有些家庭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或者生了残疾孩子养不起,就把小孩送到福利院。

弃婴数量不少,福利院资源有限,国内领养又不多,因为很多人自己家已经有孩子,不想再多负担一个。

国外尤其是美国,人口才3.3亿,出生率低,很多夫妇想要孩子但自己生不了,或者想多要几个,就看上了跨国领养。

手续比他们国内领养简单点,不用那么层层调查,而且中国孩子筛选范围广,很多人觉得中国小孩温顺,好带。

国家当时出台政策,允许这种领养,一来给孤儿找个出路,二来也算国际合作。

领养过程有审查,领养人得提交收入证明、健康报告、无犯罪记录,国家民政部门把关,确保他们有能力养孩子。

从1992年开放国际领养开始,到高峰期2005年,一年有上万孩子出去,美国接收的最多,差不多7900个。

当然,跨国领养听着好,实际隐患大,孩子一去国外,距离远,监督跟不上。

国家没法实时查他们过得咋样,只能靠领养家庭每年报个情况。有些领养人动机不纯,通过了审查后,回家就变脸。

举个例子,美国有报道过,有些家庭把领养的孩子当劳动力使唤,或者更糟的,虐待他们。

2013年路透社做过调查,发现有些美国家庭通过网络转手领养的孩子,孩子被送到新家后遭严重家暴。

还有个案子,2008年,田纳西州一个女人杀了从中国领养的20个月大女童艾玛,最后只判了过失杀人,没判谋杀,闹得沸沸扬扬。

类似事发生过不少,跨国领养中伪造文件、虐待孩子的担忧越来越大,各国都开始收紧政策。

有一个典型案子,奥利维亚·格里芬。这姑娘原名叫奥利维亚·阿特科凯蒂斯,2003年1月在中国湖南出生,父母因经济困难,把她送到福利院。

2004年3月,14个月大时,被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一对夫妇丹尼斯和托马斯领养。

领养时一切正常,他们通过了审查,带她回新波士顿镇的家。本以为她能过上好日子,谁知从3岁起,虐待就开始了。

托马斯用狗链拴她脖子,锁在地下室,丹尼斯逼她吃剩饭,甚至吃自己的呕吐物。家务全让她干,拒绝就打,手铐铐她手腕,限制上厕所时间。

家里还有四个亲生孩子,他们孤立她,托马斯鼓励这种行为。她在学校手臂有伤痕,老师注意到但没深究。警方和儿童保护机构也几次接到报告,但没及时介入。

这种日子持续到2018年,她18岁时逃出来,赤脚跑到邻居家求助。警方调查后,丹尼斯认罪刑事拘禁,但没坐牢。

托马斯否认部分指控,可证据太多,包括链条、伤痕照片。

2023年1月,奥利维亚改名后,向梅里马克高级法院递交70页诉状,告父母、学校、警方和儿童保护机构失职。

2025年7月8日,法官判她获赔2960万美元,从父母财产支付。托马斯夫妇上诉失败,房子卖了变现,生活彻底崩了。

法院文件里描述她住的地方像地牢,检察官说这是奴隶待遇。

奥利维亚用赔偿重建生活,继续上学,远离过去。可想想看,这样的案子暴露了跨国领养的漏洞:领养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国家远在天边,孩子受罪没人管。

不止奥利维亚一个。

2013年,路透社系列报道里,有从中国领养的孩子被逼挖自己坟墓的。还有美国每年400万虐童报告,2019年超65万儿童确认受虐,虐童记录在工业化国家里最糟,每10秒一宗报告。

700万美国孩子卷入虐待案,死亡率高。领养的中国孩子占一小部分,但风险一样大。有些家庭离婚后,孩子被转手,像行李一样颠簸。

1999到2010年,美国领养6.4万中国孩子,后续追踪有限。卫报说,中国在一通电话里告诉美国外交官,除了例外,不再送养。

人口学家易富贤分析,这跟中国人口危机有关,早年一孩政策导致弃婴多,现在生育率低,政府想留住孩子。

国家叫停的时机也对得上。孤儿数量在降,2013年还有54.9万,2023年底只剩14.4万。

跨国送养从2005年高峰1.3万降到2019年970,疫情期间几乎为零。医疗进步,新生儿残疾少,人们观念变,生男生女都一样,不再重男轻女。

年轻人结婚晚,生育少,但国内家庭有余力领养。福利体系完善,孤儿获教育、医疗支持,在本土长大,文化适应好,不用担心国外不确定因素。

调整后,领养条件严,只剩血亲通道。民政部门审查档案,确保亲属关系。这体现发展进步,践行“国内收养优先”的国际共识。

其实,叫停不是完全禁止,而是收紧。

丹麦、挪威2024年早些时候也暂停国际领养,全球趋势是这样。儿童权利公约和跨国收养公约强调儿童最佳福祉,国家这步棋,是为了避免孩子远走他乡遭罪。

国家有信心,让孤儿在国内享权利,社会环境稳,人们生活安心,不用天天担心安全。福利工作投入大,孤儿安置本地家庭,融入社区。

政策的调整也对中美关系有了些影响。

专家黄严忠说,领养家庭是人文交流纽带,现在断了,潜在挫折。但长远看,优先国内收养,才是负责任的。

民族主义不是主因,关键是保护孩子。易富贤指出,政府把人口当负担,早年独生政策禁有孩家庭领养,现在调整是进步。

300多个美国领养家庭申请卡在那,心碎,但孩子留在福利院,到18岁也有保障。现在15.9万儿童在院,多有医疗需求,但国家没出台新措施前,已在努力。

不允许领养的真相就是,跨国领养有风险,虐待案子戳破了美好泡影。国家叫停,是为了守护孤儿权益,让他们在本土成长。

参考资料:

1、袁野:跨国收养,早该结束了 观察者网 2024-09-10

2、外交部:中国政府调整跨国收养政策,符合相关国际公约精神 中国新闻网 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