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孩子“不叫人”?别焦虑,这是成长的信号

发布时间:2025-08-30 10:45:00  浏览量:1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家长都会遇到孩子不愿意主动打招呼的情况。如果你也正为此感到焦虑,不妨先停下来,深呼吸。这份焦虑本身,就说明你是一个用心的爸爸,绝对不是“失败”的。8岁孩子的“不叫人”,背后往往藏着他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而不是“不听话”,更不是爸爸教育的问题。咱们可以先试着放下“失败”的焦虑,一起看看可能的原因和办法。

8岁的孩子已经不再是小时候那个能被简单“指令”的阶段了,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社交感受和小想法。不主动打招呼可能和“叛逆”“不懂礼貌”无关,而是以下几种情况:

害羞或社交紧张:有的孩子天生偏内向,面对长辈、陌生人(甚至不常见面的亲戚)时,会觉得“开口打招呼”很有压力。比如,他们可能怕自己声音小被笑、怕叫错人,或者单纯不知道打完招呼该说什么,干脆选择“不说话”来缓解紧张。没理解“打招呼”的意义:对孩子来说,“叫大家早上好”可能只是爸爸的一个“任务”,他没明白这是一种“表达友好”的方式,反而会觉得“我又不认识他们,为什么要叫?”“我不想叫,为什么非要我叫?”越强迫越抵触。当下的情绪优先:比如早上没睡醒、刚经历了一点小不开心(比如没吃到想吃的早餐),或者注意力全在别的事上(比如想着等会儿要去玩的玩具),这时让他分心去打招呼,他就会本能地拒绝。“模仿”或“观察”阶段:孩子会悄悄观察大人的社交方式。如果平时家里人之间打招呼也比较少,或者爸爸自己有时候也会对陌生人“不好意思”,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觉得“打招呼是件有点难的事”。

比起反复说“你要叫人”“怎么这么不懂事”,孩子更需要的是“没压力的尝试”和“被理解的感受”。以下是一些更柔和的引导方式:

先替孩子“打圆场”,帮他卸压:如果孩子不肯开口,不用当场批评他,反而可以笑着跟对方说:“这孩子今天有点害羞,等会儿熟了就会跟你打招呼啦~”这样既给了对方台阶,也避免孩子因为“被盯着”而更抗拒。先让他觉得“不叫人也不会被指责”,反而可能愿意下次试试。用“以身作则”代替“讲道理”:平时你自己可以主动热情地打招呼。比如早上见到邻居,大声说“张阿姨早上好呀!”;见到孩子的老师,笑着说“李老师早,麻烦您啦!”孩子会慢慢发现“原来打招呼是件很自然的事,爸爸这样做的时候很轻松”,比你说10句“你要叫人”都管用。私下和孩子聊“感受”,而不是“对错”:等只有你们俩的时候,可以找个轻松的机会问他:“刚才见到叔叔,你没打招呼,是不是有点不好意思呀?”或者“你是不是觉得,跟不怎么熟的人打招呼有点难呀?”先听他说原因。如果他说“我怕叫错”,你可以说“没关系,叫错了爸爸帮你说”;如果他说“我就是不想叫”,也可以说“那没关系,等你想叫的时候再叫就好”。当孩子觉得“我的感受被爸爸懂了”,反而会更愿意跟你沟通,甚至主动说“下次我试试”。从“小场景”开始,给孩子“小成功”:不用一开始就要求他跟“一群人”打招呼,可以先从他熟悉的人入手。比如家里的爷爷奶奶,早上你可以说“宝贝,跟爷爷说早上好,爷爷昨天还给你买了玩具呢~”当他小声叫了之后,及时夸他:“刚才你跟爷爷打招呼啦,爷爷听了肯定特别开心!”这种“小进步”会让他觉得“打招呼也不难,还能让别人开心”,慢慢就会更有信心。

“会不会打招呼”从来不是衡量孩子懂事、或者爸爸教育成功的标准。有的孩子天生外向,有的孩子天生慢热,8岁的他可能现在还没准备好“主动社交”,但只要他心里知道“要尊重别人”,愿意跟你分享感受,这就已经是很棒的表现了。你愿意为这件事焦虑、思考,就已经是个特别负责任的爸爸了。慢慢来,给孩子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点耐心,你们都会越来越好的。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亲子教育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