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 | 烧不起!今年这刀,你被“割”了多少?
发布时间:2025-08-29 18:27:45 浏览量:1
暑假即将收官,钱包还撑得住吗?
为了让孩子过个充实的假期,不少家长吐槽,自己的钱包一键“返贫” ,假期比开学更 “烧钱”。
兴趣班、补习班、夏令营、托管班、旅游、正畸…… 哪个抄起来都是动辄几千,不参与对不起娃,参与了对不起自己。看着银行卡里的余额一点点减少,说不心疼就是装,可在孩子面前,还得使劲儿装。
近几年,出游已经成了暑假的“标配”,随便规划一趟旅行,即便退而求其次,选择消费相对低的短途游,算上交通费、酒店费、餐饮费和景点门票,最后凑出的也是一长串让人头疼的账单。
可就算不出门,家里的开销照样 “烧钱”。不少家长无奈吐槽,自家孩子吃饭像 “挑食大赛”—— 这也不吃,那也不碰。正餐挑三拣四,零食海纳百川,外卖不绝于耳……家里电费、水费也跟着水涨船高。要是同学来做客,还得一通张罗,又是一笔额外开销。
开支骤增、情绪腰斩……作为家长,这个暑假你过得还好吗?
暑假支出,“大头”在哪?
暑假即将结束,7、8月开支“猛如虎”的声音,不绝于网络……
日前,有厦门记者做了一份关于“学生暑期账单”调查问卷,并对部分家长做了访问——
▲ 老大学科补习6960元、老二托班费2200元、两个孩子的兴趣班7000元,还有“准高一”新生入学买校服、床垫等生活用品3000多元……家有二孩的家长陈先生细数着暑期的开销,感叹道:“都快2万元了,花了不少啊!”
▲ “给孩子报了两个兴趣班,花了6000多元,孩子学有所成,我们都很满意!”小学生家长叶女士说,加上一些刚性支出,暑期总开销在1万元左右。也有家庭选择“轻装上阵”:“我们只报了体能课,不到2000元。”小学生家长朱女士说,“强身健体就很好啦,钱要花在刀刃上!”
39.67%的受访家庭表示,今年暑期支出比去年多,新增的支出项以牙齿矫正、学科补习为主,38.84%的家庭表示支出与去年差不多。从支出占比来看,超半数家庭的暑期支出占家庭月收入的20%以内,支出占家庭月收入20%至50%的家庭为32.23%。
暑期花销在5000元至1万元之间的家庭占比最高,达28.93%;其次是2000元至5000元,占比25.62%;花费1万元至3万元的家庭占比23.14%,位列第三;花费2000元以下及3万元以上的家庭占比分列第四、第五位,消费区间的跨度较为明显。尽管各家账单丰俭由人,但选择了旅行和兴趣班这两个项目的家庭分别占调查总数的66.94%和51.24%。学科学习以23.14%的选择率位列第三,研学游或夏令营、配近视镜或牙齿矫正并列第四,均为15.7%。暑期托管、演唱会等娱乐支出紧随其后。
多位家长认为,旅行能让孩子亲身感受自然与文化,这种沉浸式体验比说教更能拓宽视野。同时,他们更倾向于为孩子安排体育类和艺术类的兴趣班,既锻炼身体,也提升综合素养。不少家长感慨:“孩子的童年和青春期是短暂且不可逆的,暑期是培养习惯、塑造性格、培养兴趣的黄金窗口。”
重返乡土,味道失真?
疯狂安排孩子暑假的同时,总让不少家长想起自己童年的夏天。
没有密密麻麻的课表,没有没完没了的打卡任务。白天肆意奔跑、傍晚畅享晚风,有祖父母的疼爱,有自在的星空……暑假好像很简单,回味起来却分外甜美……
一些家长带孩子回农村老家,却发现记忆中的乡村已变。虽基础设施改善,但也偶有24小时热水缺失、网络不稳、蚊虫多,且乡村垃圾随意丢弃,让久居城市生活的家庭难适应。
不少家长转向乡村民宿,或是给孩子报名乡村研学。这些民宿虽主打 “体验式乡村生活”,却也浮现出淡淡的商业气息。装修精致、设施全,却缺乡村韵味,农事劳作更多象征性体验,各种收费盘算下来性价比并不高,体验感也打了折扣。“游而不学”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家长累吐血,孩子不买账?
虽然劳心劳力的暑期档,也能获得不少“皆大欢喜”的认可。但家长煞费苦心“大出血式”地为孩子安排暑假,最终没能得到孩子的欢心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出发时眼里有光,没多久就只剩一句句‘累了’‘太热’”,再美的风景,似乎也比不上酒店里的空调凉意。父母精心准备的旅程,有时只换来孩子的一句:“到底什么时候回家?”
暑假期间,热门景点人太多,体验不算友好:“热门景点排队两个小时以上,很无奈”。很多家长安排出行计划并没有跟孩子商量,而且把行程安排得特别满,孩子的兴致也不高。“累得孩子情绪不稳定,还得我们哄着点才能走”。有的家长费尽心思规划出游,没想到孩子却并不享受出游的乐趣,“可能对一些文物什么的,孩子可能了解比较少,就是不太感兴趣,导游讲讲他就着急要走”。
家长希望出游、研学意义丰富,让孩子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丰富体验,同时又希望暑假是很有趣、很好玩的,让这笔不菲的开销花得有价值。或许,是我们让暑承担了太多的功能,对效率有过高的追求。
暑期带娃出行、研学、兴趣班,很多已经成了“必选项”,其中不乏存在攀比心理,担心开学后孩子们交流,孩子“没面子”。
带孩子出游不要盲目攀比,兴趣班不是非报不可,亲子游不是走得越远越好,玩得越贵越好。有些近处的博物馆、动物园,都可以成为很好的亲子游地点选择。比“碎钞”过暑假更重要的是,作为家长要善于在玩的项目中挖掘乐趣。
自得其乐需要内心定力
开销数据却是肉眼可见的标准
暑假余额、钱包余额
都不足了
不过还好
十一长假,又要来了
这个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