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电话手表成“双刃剑”,有家长支持全面禁入校园、有家长盼留基础功能
发布时间:2025-08-29 15:29:47 浏览量:1
未来网北京8月29日电 (记者 王军伟)近日,“家长建议禁止学生携带电话手表上学”的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将电话手表进校园的争议推向风口浪尖。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电话手表已成为许多学生的日常装备,在为学生与家长沟通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家长:上课分心、视力下降、攀比成痛点
近日,有广东深圳市家长在人民网留言板块建言,指出电话手表虽具备通话、定位等实用功能,但部分产品内置游戏、社交、短视频等娱乐模块,极易导致学生上课分心,无法专注于学习,进而影响学业成绩。同时,长时间紧盯电话手表的小屏幕,对学生视力的损害也不容小觑,近视低龄化趋势愈发明显。此外,学生间因电话手表品牌、功能、款式产生的攀比之风,也不利于学生健康价值观的形成。基于此,该家长建议全面禁止中小学生携带电话手表等电子产品进入校园。
人民网留言板截图
此建言一经发布,迅速引发众多家长共鸣。不少家长在网络平台留言支持,一位家长无奈地表示:“孩子上课的时候总是偷偷玩手表里的游戏,老师在讲台上很难察觉,学习受到了严重影响。”还有家长透露:“孩子晚上熬夜刷手表上的视频,第二天上课无精打采,成绩直线下滑。”不过,也有较为理性的家长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可以保留电话手表的基础通话和定位功能,但必须严格限制娱乐功能,避免孩子沉迷其中。
社交平台评论区截图
对此,龙华区教育局回应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明确,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教育部也对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统一保管”作出规定。这些要求的核心是既保障学生学习秩序也兼顾合理联系需求,电话手表虽与手机功能有差异但部分产品具备娱乐、社交等功能,可能出现分散注意力、影响视力等问题,与相关规定中“规范智能终端产品进校园”的精神相符。
目前深圳市未出台全面禁止电话手表进校园的统一规定,而是倡导学校按照“分类管理、疏堵结合”的原则落实要求。对于仅具备基础通话、定位功能的电话手表,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携带规范,比如进校后交由老师统一保管,上课期间禁止使用;而对于那些含有游戏、视频等娱乐功能的产品,则参照手机管理要求,限制带入校园。
针对网友建议,龙华区教育局表示,不少学校已经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开通班主任热线等方式,解决学生与家长的联系需求。后续,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结合上位法要求,细化校园智能终端产品管理指引,明确电话手表等产品的分类管理标准,指导学校制定可操作的细则;二是加强对学校执行情况的监督,督促落实“统一保管、禁止课堂使用”等要求,同时畅通家校沟通渠道,避免因管理过度影响亲子联系;三是积极对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反馈学生群体使用需求,推动企业优化产品功能,减少非必要娱乐设计,更好适配校园场景。
多地出台规定限制智能设备进校园
事实上,近年来多地教育部门及学校纷纷行动起来,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规定。
在福建,2022年9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的规定》,禁止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学生携带手机(包括电话手表)进入课堂。学生确有需要将手机带入学校的,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允许带入学校的,学生应当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管理;未经允许带入学校的,老师应当代为保管,并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进行教育。学校应当保障学生合理的通话需求,并结合实际制定手机管理具体办法,纳入学校日常管理。
2024年12月,郑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在校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管理的决定》,其中明确,全市中小学校要严格限制学生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学校,除教学必需外,禁止带入课堂。这也是全国首个就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作出的决定。对于部分中小学生确实有使用手机(包括电话手表)的需求,如上下学途中与家人联系等情况,确有需要将手机带入学校的,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允许带入的,入校后交由学校统一管理。同时,学校应当在校园公共区域合理设置公用电话,供学生应急联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对于各地出台的相关政策和学校规定,社会各界看法不一。
不少家长对加强电话手表管理的举措表示理解和支持。学生家长李先生说:“孩子之前戴着电话手表,总是忍不住看视频,学习都分心了。现在学校管起来,我们家长也能省点心,孩子能更专注于学习。而且外面有不法分子利用电话手表干坏事,学校这样做能保障孩子的安全,我们很放心。”然而,也有部分家长表达了担忧。家长刘女士表示:“有时候孩子放学晚了或者有突发情况,联系不上时还是会很着急。虽然理解学校规定,但希望学校能推出其他办法,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联系到孩子。”
对此,有教育专家指出,电话手表进校园引发的争议,反映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平衡学生对电子产品的合理需求与教育管理之间关系的难题。这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还需要相关企业的积极配合。一方面,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习惯和自律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优化产品功能设计,减少对学生学习和成长不利的因素。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子产品,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非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