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表达你的情绪,拥抱多彩内心”儿童情绪管理小组
发布时间:2025-08-29 13:11:11 浏览量:1
儿童时期情绪不稳定,积极情绪有益,消极情绪则会影响学习、生活与健康。淮滨县为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护童有信·阳光成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社工在日常走访接触中发现,部分儿童受家庭环境、学习压力等诸多因素影响,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小挫折,他们容易情绪波动大,缺乏调节和宣泄负面情绪的方法。在信阳市民政局、信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淮滨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支持下,项目社工招募6名组员在台头乡成功开展为期5节的"表达你的情绪,拥抱多彩内心"儿童情绪管理小组,帮助他们掌握情绪管理知识和技巧,提升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增强应对情绪困扰的信心。
第一节:情绪初相识
活动伊始,组员们通过自我介绍,相互认识,社工简单介绍了项目概况及服务内容,鼓励小朋友们积极参与活动。社工结合儿童生活场景举例,做一个情绪相关的动作(如生气时皱眉和跺脚、开心时微笑和拍手),让儿童"接力传递"并猜是什么情绪,最后揭晓"情绪密码"——原来身体会告诉我们心里的感受。组员也轮流上台用夸张的表情表演 "开心""愤怒""害怕"等情绪,其他组员猜测对应的情绪,认识情绪的身体表现,还有组员主动猜测身体发出情绪信号的原因。组员们通过互相观察,发现"原来大家的情绪信号不一样",并主动探索情绪与身体的关联。社工肯定大家的表演和互动,情绪没有对错,每种感受都值得被看见。
社工由此引出小组目标是帮助儿童认识情绪、体验情绪、管理情绪,协助他们学习情绪管理的技巧,积极处理负面情绪,促进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社工通过情绪分享互动,收集组员日常情绪困扰,为小组后续开展做好铺垫。
社工还和组员们共同制定小组契约,如:"尊重他人发言""可以不分享,但不嘲笑他人""保守秘密",让孩子们第一次感受到团队规则的安全感,更有信心一起积极投入到小组互动中。
第二节:和"怒火"做朋友
儿童处于身心发育还未成熟的阶段,困境(留守)儿童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挫折时,易出现暴躁、易怒、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他们的情绪管理认知水平和应对技能比较有限,如果不加以重视与引导,将会深刻影响儿童个人的健康发展,甚至对其家庭、社会等方面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本节小组进入主题:和"怒火"做朋友。
社工和组员们一起体验游戏:"气球爆炸",用气球模拟愤怒的积累,过度充气会爆炸,愤怒太大会伤害自己和别人。自然过渡到"当我们生气时,像不像心里有很多坏情绪要炸开?"孩子们再试"轻轻把气球松开,然后慢慢恢复原样",引出"愤怒也可以慢慢释放"。
通过观看短视频,孩子们认真学习愤怒情绪的情绪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以及如何自我调节情绪。组员打开了话匣子,纷纷讲述自己的 "情绪故事"。社工引导组员学习运动发泄、哭泣发泄、转移注意力等方法,释放不良情绪,调节身体机能,孩子们也逐渐明白表达情绪比发泄情绪更有力量。有组员分享说"原来生气的时候深呼吸真的能让心情平静下来!"孩子们一个个专注的眼神中情绪管理课堂已经正式开启。
第三节:给"悲伤"找个出口
本节小组主要帮助组员识别悲伤情绪的表现与触发点,掌握健康的悲伤表达方法,避免压抑情绪导致心理问题。多数人在面对失去如亲人离世、同学嘲笑、考试失利、和朋友吵架等等情况时,常被"要坚强"的观念束缚,不知如何合理释放悲伤,易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需获得情绪表达的安全感与具体方法。部分组员可能因悲伤事件敏感,不愿主动分享;或担心表达悲伤被他人评判,社工和组员一起回忆小组契约,提前营造安全、接纳的小组氛围。
社工和组员一起先通过视频介绍3种实用的悲伤表达方法,随后组员现场实践,书写释放:写下想对"失去的人/事"说的话,可选择保留或撕碎(象征"放下部分负担");情绪绘画:用颜色、线条表达当下的悲伤,无需在意画面美观,重点是情绪传递;倾诉练习:两人一组,轮流扮演"倾诉者"与"倾听者",倾听者仅回应"我在听""我感受到你的难过",不提供解决方案。一个人感到焦虑、无聊或悲伤时,做手工或者折纸飞机可以改善心情。孩子们在彩纸上写下生活中的悲伤与烦恼。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情感的流淌,也是心灵的倾诉。通过纸飞机制作和放飞环节,加深组员知晓表达负面情绪的方法。
总结环节组员轮流分享本次小组的收获,社工总结"悲伤无需隐藏,找到适合自己的出口就是勇敢",学会不同形式来表达和管理情绪,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第四节:正视"害怕"情绪
本节小组从互动游戏"盲人过河"开始,刚开始有组员因"害怕被嘲笑""害怕失败",不敢尝试,在社工的鼓励和耐心引导下,孩子们不仅大胆尝试,而且在游戏中明白害怕情绪会导致自我否定,需通过小组看清"害怕是正常的",并获得应对勇气。
部分组员将"害怕"等同于"懦弱",不愿承认自己的害怕;或分享时因紧张出现语无伦次,社工一一用鼓励性语言降低其心理负担。随后社工和组员们一起交流害怕的事件和表现:身体反应(如心跳加速)、行为反应(如逃避准备面试)。小组内自愿分享,社工引导其他组员帮忙"找例外"(如"你上次完成小组发言,其实做得很好"),打破"害怕会必然导致失败"的认知。社工引导组员为自己制定"应对害怕的勇敢小行动"社工总结"害怕不是敌人,它能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的需求(如害怕失败,说明我们重视这件事)",组员分享本次小组的感悟。
社工在本节小组中协助组员识别害怕情绪的类型及时给予语言支持,增强其信心,同时帮助组员打破对"害怕"的负面认知,分析害怕背后的深层原因,看到害怕的正面意义,学习应对害怕的小技巧,减少害怕对生活的阻碍。
第五节:拥抱多彩内心
本节小组社工帮助组员整合前四节所学的情绪管理方法,认识到"喜怒哀乐都是正常的情绪,共同构成多彩的内心",学会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建立长期的情绪管理意识。
组员轮流分享"前四节中,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一个方法和对自己情绪的新认识",唤醒记忆,整合情绪管理方法,社工和组员一起巩固并总结7个学会情绪管理的方法,每个组员均分享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但仍存在"只想保留快乐,排斥负面情绪"的想法,社工引导其接纳情绪的多样性,避免因"排斥负面情绪"产生新的心理压力。
小组接近尾声,部分组员出现"不舍"情绪,或担心"离开小组后,无法坚持情绪管理"。社工鼓励组员成为"情绪伙伴",为组员搭建长期的支持网络,确保小组效果的持续性,做好离别情绪疏导,并根据给个组员性格特征与表现赠送"情绪锦囊"。社工总结:"喜怒哀乐就像彩虹的不同颜色,少了任何一种,都不完整。拥抱所有情绪,就是拥抱完整的自己。"组员们纷纷把情绪管理方法和锦囊放进情绪小瓶子中,陪伴他们今后探索情绪密码,拥抱阳光心态。
"表达你的情绪,拥抱多彩内心"儿童情绪管理小组圆满结束,让孩子们从"认识情绪" 到 "表达情绪",最终实现了 "管理情绪" 的能力提升,掌握与情绪和谐共处的智慧。情绪管理的能力如春风化雨,助力每个儿童以更加从容、积极的姿态面对生活。项目社工今后将继续举办更多此类活动,为困境心理健康提供支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