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村爱心暑托班:十四年坚守托起乡村儿童成长梦
发布时间:2025-08-29 10:29:09 浏览量:3
蝉鸣渐歇的八月末,郭村镇未成年人保护站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随着最后一张结业证书的颁发,“红色郭村 多彩暑假——2025年爱心暑托班”圆满落下帷幕。这项公益项目,已连续十四年为当地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撑起暑期成长的“保护伞”。
今年暑托班自开班以来,吸引了近百名儿童参与。
走进改造一新的未保站教室,凉爽的空调风驱散了滚滚热浪,防撞软包包裹的桌椅折射出细致的关怀,崭新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郭村镇教育关工委负责人陈红顺介绍,今年暑托班创新采用“老中青”三代师资联动模式:镇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负责红色教育,塘头小学教师设计文化课程,返乡大学生带来活力课堂。项目精心设置了“安全教育课堂”“心灵港湾工作室”“红色文化讲堂”“创意手工工坊”四大板块,每天课程安排既包含课业辅导,又涵盖素质拓展,形成全方位育人体系。
“同伴落水要呼叫大人,不能自己下水!”在安全教育课堂上,未保站辅导员叶老师通过情景模拟再现危险场景,将防溺水、防台风等知识融入互动游戏。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受孩子们喜爱,家长李女士欣慰地说:“孩子现在看到河边警示牌都会主动提醒我们注意安全。”
作为革命老区,红色研学是暑托班的特色课程。在郭村保卫战纪念馆,81岁的红色宣讲员刘淦盛带着孩子们通过老照片、作战地图,重现 1940 年新四军以少胜多的壮烈战役。当《东进战歌》的童声合唱在展厅回荡,历史的回响与当代的传承在此刻交融。
课程表上,传统技艺与现代教育碰撞出火花:非遗漆扇制作课上,金粉在绢面上流淌,勾勒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非洲鼓课堂上,从生涩的“咚咚嗒”到流畅的《小跳蛙》,节奏感在欢笑中自然生长;语言表达课上,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智慧启迪着当代少年,原本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站上讲台。大学生志愿者仇雨欣记录下感人一幕:“有个叫胡羽馨的女孩,第一次演讲时声音发抖,结业时却主动要求加演。”
结业仪式上,11岁的姜雨晞骄傲地展示着她的“六好学员”证书。她的父亲告诉记者:“孩子现在每天主动做家务,还说要把暑托班的故事写进开学作文。”
“从最初借用的村办公室到现在专业化的未保站教室,变化的是硬件条件,不变的是守护成长的初心。”郭村镇教联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链接社会资源,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度过安全充实的假期。
十四年坚守,
郭村爱心暑托班已然成为乡村振兴
教育实践的鲜活样本。
当《白菜心》的童声合唱在纪念馆回荡,
当漆扇上的金粉在阳光下闪烁,
我们看到的是红色基因的传承,
是乡村教育的希望,
更是一代代少年在爱与希望中
拔节生长的动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