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打造亲子农事体验 在泥土与欢笑中播种成长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5-08-27 18:00:12 浏览量:2
本文转自【中国网】;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联合第三方社会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农事体验活动,先后近60组家庭走进田间地头,在秋收的季节里共同感受泥土的温度,体验传统农耕的乐趣与辛劳。
泥土里的课堂:触摸生命的脉络
在生态农场中,金黄的玉米秆与泛红的红薯叶在微风中摇曳。活动伊始,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戴上手套、拿起小锄头,化身“小农夫”投身劳作。“红薯藏在藤蔓根部,要顺着茎秆轻轻刨土,太用力会弄破它的衣裳。”有着30 年农耕经验的张爷爷手把手教导孩子们挖红薯的技巧。当第一颗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时,欢呼声瞬间在田间蔓延——沾满泥土的小手高高举起战利品,家长们忙着用镜头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
在玉米地,孩子们跟着李爷爷学习辨别玉米成熟度:“玉米须变黑、苞叶变黄才是最好的收获时机。”亲子搭档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掰玉米,有的负责搬运,田间回荡着此起彼伏的“咔嚓”声与欢笑声。“原来玉米要长这么久才能吃,以后再也不挑食了!”一位小朋友捧着刚掰下的玉米若有所思地说。
自然里的创意:让植物绽放艺术之美
劳作后的休憩时光,农场摇身一变成为露天艺术工坊。家长与孩子们漫步田间,精心挑选形态各异的植物叶片:枫叶的脉络、银杏的扇形、薄荷的清新,都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在社工的指导下,他们将植物平铺在帆布袋上,用小锤子轻轻敲打,让叶绿素与花青素自然晕染,一幅幅充满生命力的植物拓印作品逐渐成型。“这是我和妈妈一起设计的‘秋日森林’,每片叶子都是我们亲手选的!”一位小女孩举着自制的帆布袋,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汗水与收获:农耕精神的代际传递
活动尾声,孩子们围坐在田埂上,听李爷爷讲述“一粒种子的旅行”:从播种、施肥到灌溉,每一颗粮食都凝聚着农民的心血。“以前只知道红薯甜,今天才知道它要在地下悄悄长半年。” 一位家长感慨道,“这样的体验比说教更有力量,孩子会真正懂得‘谁知盘中餐’的含义。”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此次农事体验是海淀区“家庭亲子成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劳动教育+自然美育” 的创新模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感、创造力与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未来,海淀区民政局将继续整合社会资源,策划更多贴近生活、富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助力家庭在互动中收获温暖与成长。
结语
当夕阳为田野披上金色纱衣,满载而归的家庭带着沾满泥土的红薯、印满绿意的帆布袋,以及对土地的新认知踏上归途。这场农事体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亲子活动,更是一场关于生命、劳动与爱的教育课。正如张爷爷在活动最后所说:“土地不会说谎,你付出多少汗水,它就会回报多少甘甜。”愿这份来自泥土的启示,能在每个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勤劳与感恩的种子,伴随他们在成长路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